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感情朗读不仅是语音技能的外显,所有声音技巧的外化训练都会表现出“无病呻吟”的难堪:或调平声稳,语感淡然;或装腔作势,语气夸张;或统一声调,缺乏个性……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情”字人手,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2.
范其红 《考试周刊》2012,(51):42-43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地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作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的兴趣,那么阅读也随之为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地得好呢?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话初步普及,解决了声、韵、调读音规范之后,针对国内外汉语文朗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韵律问题,吸收汉语韵律研究成果,提出普通话朗读的韵律规范,是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实践证明,在读者正确领悟文本的前提下,掌握并运用声调连读变调规则、停延规律,及句调群组合规律和语篇基调的组合模式等韵律理论来朗读指导,就能事半功倍地实现普通话朗读的韵律规范,从而把文本读得字正腔圆、语意清晰。朗读的韵律规范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使读者和听者在认知世界的同时,提高汉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读书声。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读出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朗读=有感情地读  相似文献   

6.
对于朗读,新课标各个学段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正确、流利”比较容易做到。何为“有感情”?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种艺术,优秀的朗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朗读也是一种技巧,要不断地加以锻炼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朗读中,只有融入读者的情感,才能真正展现朗读的艺术,感染听众。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通过适当的载体,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本文就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角度,谈几点策略,以供大家参考。一、注重技巧,正确表达情感 朗读是通过一定技巧,借助音调、节奏、语速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技巧化的朗读不是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秀,而是全身心的投入,是读者走进文本后感情的外化,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学生不是天生就具有朗读的技巧。不重技巧的装腔作势反而让人感到起鸡皮疙瘩。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从起点抓起,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朗读的技巧表达情感,进行朗读。我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朗读素材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当读到宁静的夜时,要把声音放得轻些,舒缓一些,就像老奶奶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头,给我们讲故事一样;当读到风云突变、风起云涌时,要适当把音调放高些,速度稍快些;当读到情节紧张时,要语调要陡然升高或降低,语速要突然加快或放慢,以体现当时的情境,让人有一种急促的感觉;还可以通过神情、肢体语言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朗读作为语文学习必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不难看出"有感情"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和追求。就某一篇文章而言,其本原自然要溯及文章创作者倾注与表达的情感,但作为读者是很难感悟到与作者完全吻合的情感的。因此,朗读的感情大部分有赖于读者的感悟。通过创设相类似的情境,唤起学生相关的情感经验,也就应该读出感情来了。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课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渠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这里所提到的朗读是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谓之为"美读"。究竟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以实例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法颇多,名家指导的例子更进一步证明朗读的方式千变万化。本文还从反面例证为什么有的教师指导朗读会成为学生读书的障碍。论点鲜明,指导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一、说设计理念 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谓之美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美,达到培养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有感情地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有感情朗读主要是把文章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话)。所以要让学生沉浸到作品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意味。  相似文献   

11.
语音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发音,还研究语言的语调及节奏。传统的语音教学只注重传授音标知识。而忽略了语音表意传情的功能。要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语言教学。教师应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的概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音表达和理解话语的真实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句重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占而喻,讲英语的人总是通过特定的重音和语调来贴切地表达自己和传递感情。本文探讨了句重音和语调的特征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三音节是惯用语最基本的形式,四音节次之。惯用语的语法结构与韵律特征并非毫无关系,不同的语法类型有着不同的韵律特征。不同语法结构类型的音步形式不完全相同,而不同语法结构的声调搭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音节数的影响,但还是存在着特定的声调搭配。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发展思维,激发情感,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注意停顿、重音的确定、读出语调、宽容地评价、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们喜欢朗读,学会朗读,感爱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推广和使用已数十年,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开展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使用和测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虽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勉强听辨,但听辨起来似是而非,容易引起误解和欠缺美感的缺陷音。缺陷音会影响到语音的规范和纯洁,影响语音面貌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成绩,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修正。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方言区较典型的韵母和声调缺陷发音进行分析辩正,找出与普通话规范语音的差别,指出克服办法,有利于学习普通话的人群准确掌握普通话规范语音;有利于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人员了解缺陷音现象和类别,准确判断和识别缺陷音,准确评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节律,教材不是没有提及就是内容单薄,无法使人们对现代汉语的节律有充分的认识。一般来说,语调、轻重音、节奏等是构成节律必不可少的成分。节律基本特征是:句末语调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并不像一般教材所说的那么简单;轻重音格式除了“重 重”和“重 轻”外,还有“重 中”的模式;节奏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本文的结论对于“现代汉语”课程节律部分的内容是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ssessed perception of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of speech by 30 prelingual children with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Ten children had cochlear implants (CIs), and 20 children wore hearing aids (HA): 10 with severe hearing loss and 10 with profound hearing loss. Perception of intonation, syllable stress, word emphasis, and word pattern was assess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wo HA groups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e CI group in perceiving both intonation and stress. Within each group, word pattern was perceived best, and then intonation and emphasis, with syllable stress perceived poores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merged between age at implantation and perception of the various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possibly due to participants' relatively late age at implant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I use did not show an advantage over HA use in the perception of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of speech.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variables that might improve this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的女性语言特点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女性语言在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句法、谈话风格及题材等方面颇具特点,也反映出性别歧视,这些特点的产生,既有社会分工不同和文化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作为汉语的一个变体,昆明方言与英语在音系特征上存在着一些异同点。语言的对比特别是语音的对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为重要。将昆明方言语音语调与英语语音语调从音段和超音段两个层次作对比分析,探索到两种语言的音系差异,以克服在英语语音语调学习过程中方言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语口语交际中语言形式上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口语交际中,语言形式上的性别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各个层面。主要表现为:女性语音更趋标准规范、语调活泼多变,用词多文雅含蓄又不乏热情夸张和创新,爱用问句和感叹句,注重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情感型特征明显;男性言语则相对使用较多的次标准语言形式,话语显得直白、朴实、粗犷、不拘小节,祈使句和陈述句相对较多,语言的工具型特征明显。造成这些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交际语境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使交际中的男女性言语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