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不足使"反思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期  相似文献   

2.
叶澜教授说:"一个人教一辈子书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五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提升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习惯性思维,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农村教师大多不善于反思,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是经验型的,不会由实践提升到理论.近几年华容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但效果怎样呢?我们在教学视导时就此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
"通过教学"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过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教学后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美国心理学家波期纳也曾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特级教师李镇西根据自身的成长实践给出了"反思型教师"的定义:"通俗地讲,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的平凡工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在教学的最前沿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方式。一、"教学反思"一词的内涵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  相似文献   

6.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科研旨在着力于构建一种"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状态,让研究的理念融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日常工作状态之中,使重点工作研究化、专题研究工作化,尤其是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要普遍倡导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学习意识、过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肖恩把教师日常面临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教学情境比喻为"沼泽地",教师身陷这种"沼泽地",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中国语境中以制度、研究、日常教育生活的形式在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日常中的缺席体现为:教师反思的主观性掩盖了反思的科学性、教师反思的功利性掩盖了反思的人文性、教师反思的霸权性掩盖了反思的民主性。"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缺席的原因是教学"对话"中教师身份的焦虑、教师教育原创力的匮乏和教育习俗的矛盾表达。"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该以人性本真的诗意、对教育日常行为的审美观照、对真实的教学现实的创造性反应的意义存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重建教研文化受到了各级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教学反思,因其本身的特点,在课改实践中掀起了一股滚滚"热潮",成为课改进程中的精彩亮点.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境界、历练教学艺术、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弊害的"润滑剂",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是不断追求、成就名师的"催化剂".可是,我在下校调研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倡导教学反思的"热潮"中,潜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时代的推进,尤其是新课程课改的到来,有的教师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教学小学数学,越来越感到彷徨,跟不上教育时代的发展,原因就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没有利用好"反思"这个教学平台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反思,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看法。一、反思师生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它具有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开展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升华教学经验、形成实践性知识体系、增强职业幸福感.通过培养良好的反思意识,以专家型教师为样例,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开展多元化的对话交流,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加速教师的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对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积累,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性地把握教材,有很大的益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写"教学反思"就成为每位教师的任务之一.而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更是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写好"教学反思",教学两得益.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3,(12):2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红博士在1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关键事件"作为反思对象。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关键事件在初始状态时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找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并加以归类,使之成为关键事件。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反思教师以往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个体经验中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芳 《教师》2010,(33)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教学交流中的高频词.在当今的教学生态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内功的比拼和效益的竞争,"有效教学"仅仅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底线要求,而"高效教学"才是广大教师日常的一种切实行动和不懈追求.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高效教学呼唤教师的高效行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教师必须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反思,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恳请行家斧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剖析的过程.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都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为了反思而反思、零散反思、肤浅反思、无效反思的现象.笔者认为,要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倡有意义的教学反思,从而夯实有效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剖析的过程.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很多教师为了反思而反思,零散反思、肤浅反思、无效反思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要突出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就要夯实教学反思的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正区分普通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反思,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教学反思的意义和作用,在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发展、关注学生"中充分运用好反思来促进自身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效果的提升,实现为实践而反思,因反思而实践,从而获得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