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习作批改,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务必遵循的重要工作。根据报纸披露,中小学教师的大部分业余都是花在习作批改上了。如此这般,教师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呢?习作批改中的耗时低效往往让语文老师为疫于批改又收效不大而苦恼。每每听到老师们自责的牢骚时,我就在扪心自问:习作批改,难道爱你如此不易吗?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由单一的教师批改“一统山河”,教师详批详改,工作量不堪重负.而很多时候,作文本批改后发到学生手中时,学生对教师的辛劳却不闻不问.少数教师不负责任,放弃批改,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鼓励而厌倦习作.那么,怎样才能走出习作批改的误区呢?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条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让作文的批改更具有实效性?我们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在批改训练中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树立写作的信心,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老师们十分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研究,而在批改环节上却很少改革创新,几乎是沿袭着"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做法,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老师要精批细改,并把此作为检查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却不知这样逐字逐句的批改,老师辛苦自不待说,也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面对着"江山一片红",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习作,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当然习作水平也难以得到很快提高。其实,改和作关系密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在自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尢为重要,其中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最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的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细致评批和评价,可每月几百篇的大小作文,教师要做到每篇部精批细改,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语文老师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到时候也就会导致“江郎才尽”的。再说传统那种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老师讲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无多大明显成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学生作文批改的效益,可以从以下两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语文老师大多有这样的感叹:作文批改最吃力不讨好,费时多,见效慢,甚至“磨刀背”。我当过20多年中小学语文教师,愿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作文评讲每两周一次,每次集中评讲、分析学生习作中的一种常见病,决不“炒什锦”。下次评讲的有关病例,我在批改中故意“跳过”,留给同学自己  相似文献   

8.
侯艳华 《学周刊C版》2014,(12):186-18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的批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对于指导学生写作、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如何优化学生习作批改的实效,提升批改的价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读中学时,作文全是老师批改,哪位老师在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位老师有本事,改文高人一筹。现在,自己又当了30多年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沿袭了老师的办法。但现实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至今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虚掷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呼声最高的是:“把语文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那么,有没有最佳的办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己又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语文,最难教的是习作,因为习作批改往往要占据语文老师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而且批改要求很多,除了批改时间、优良等级,还要修改学生的错别字、表达不完整的语句,写眉批、总评等,煞费心思。但批改后发下去的习作,又有多少同学会去认真看?老师批改的不足之处又有多少同学会理解?即使看了,又有几个会去动手修改呢?根据这种现状,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减轻语文老师的一些负担呢?那就是:放手让学生批改习作。这样我们才可以引导学生获取提高习作能力的"真经"。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辛辛苦苦写完自己的习作,老师批改完后,接下来就要上习作讲评课,因为这一环节是及时反馈习作的修改方法思路、老师与学生交流意见和提高批改质量的一个关键步骤。这次的指导对于写作前的辅导来说,属于再次指导。那么如何使这一次的指导更有效果呢?一、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批注修改作文随着语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目前很多老师充分地意识到了"老师规定题目学生写,学生写好老师批改,学生习作偏重批改不重视讲评"这一严重的弊端,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尊重学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3.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写作。以往的习作批改方式是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教师在批阅时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想,学生不易将教师的评语融合于自己的习作中。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作文,原来是什么样,批改后还是什么样,进步微乎其微。而只有改变习作的批改方式,才能让学生的习作"乐"起来。  相似文献   

14.
杨彦岭 《现代语文》2009,(2):132-132
批改习作一直是让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手拿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将习作批改得“体无完肤”,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老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应让习作批改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眉批、总批,精批、细改,已成了语文老师批改习作的传统做法。这样的传统做法不知耗费了语文老师多少时间和精力,多少次让语文老师感到身心疲惫,学生却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传统的批改形式须要改革,要变教师单向批改的模式为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修改形式,这样就能为习作批改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7.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语文老师,最苦最累的是什么?是批改作文!因此,指导学生习作固然重要,探索有效的批改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在十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既可减轻教师负担,更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欣赏水平、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以“花时甚多,收效甚微”被否定,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各种批改方法热热闹闹地出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观:学生自改,同桌互改,班与班交换改。更有矫枉过正者干脆弃批改而不用,在作文本上写个“阅”字,直接以评讲代替批改。首先申明,笔者在此无意于否定种种大胆的革新之举,因为我也是语文教师,深知批改作文的甘苦。应该承认,学生互评互改可以相互启发、自我教育,不失为新型的批改方法,值得一试。但是,倘若没有教师的批改做典范和导向,学生的互改会不会长期停滞在一个水平上而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