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五名教育",就是选择与荣辱观相关的"名人"、"名言"、"名事"、"名著"、"名胜"教育学生。"五名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来促进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五名教育"的实施应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五困"学生群体的教育帮扶是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与国家学校层面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相比,辅导员对"五困"大学生的教育帮扶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优势。在考察了湖南省普通高校辅导员对"五困"大学生教育帮扶的现状基础上,我们就有效提高辅导员对"五困"学生教育帮扶效果提出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需要与教育改革的教育新理念。"五育融和"紧密贴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德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将探讨将"五育融和"应用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将"五育融和"运用于小学各个学科及学校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应宏观调控,微观总结;注重理论研究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广泛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形势,讲求教育的实践性;应制度保障,保证经费到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在新疆高等学校的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  相似文献   

5.
张剑锋 《文教资料》2008,(32):106-109
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原理"、"四特点"、"五要素".情境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机械刻板、学生创新能力差"等缺陷.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学科特性、学生特质和教育评价体制的制约,情境教育仍旧不能很大程度地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将会是小学教育的主流趋势,让小学生在接受五育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讨论小学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五育融合"的教育工作,希望能让"五育融合"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的教育。基于职业学校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任务,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必须坚持"五会"教育,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是给予学生安身立命之本的教育真谛。  相似文献   

8.
房秩五以"开通民智、救亡图存"为其蒙学教育的宗旨,认为蒙学是"学堂中第一要紧的",并且尖锐地批判了传统蒙学教育的诸多积弊。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蒙学教育的具体措施:"蒙学的管理要整齐";"课本的程度要相当";"教授的法子要活泼"以及"教师的性情要平和"等。其蒙学教育革新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即使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色教育"模式是依托五色教育资源,在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及中小学三者之间开展深度互动、合作的一种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结合绥化学院五色教育资源的现状,从社会服务的视角出发,以研学旅行发展为契机,通过对"五色教育"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及实施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地方院校与中小学共建的"五色教育"育人模式,以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五情教育"是指祖国培养、社区互助、父母养育、夫妻恩爱及邻里友谊这五种情感,面对人情趋于冷漠的社会现实,加强健康情感的培养是初中班主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以身作则和巧妙引导,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完成"五情教育"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专业社团建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准确定位,以及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社团建设的意义,并构建了基于专业社团建设的创业教育"五步走"模式,即"专业引导、社团历练、企业锻炼、创业实践、实体运作"。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校"十一.五规划"中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论述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问题。全面梳理、分析教育评价政策的现状和问题是破"五唯"的前提条件。研究基于2010年-2018年《教育部公报》中有关教育评价政策的文本数据,运用SPSS16.0对其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教育评价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改革逻辑链条。通过文本与实践"对话",研究揭示了教育评价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硬约束"不强,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评价相关主体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聚焦破"五唯"主题,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和专项督导;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解决好学校内外部评价主体"缺位"问题;把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建设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育人"全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适应转化,做好专业学习指导员;养成规范,做好日常生活督导员;纠校认知,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员;以文化人,做好课余活动教导员。"五员五导"既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萌芽于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思考,成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并在新时代"五育并举、整合育人"的时代旋律引领下走向深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间,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起步、举步、迈步、阔步四个阶段,主要有幼儿园劳动教育本质内涵、价值旨趣、内容形式、现实问题四大议题。管窥未来趋向,幼儿园劳动教育应恪守"教劳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持续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育人规律,坚持完整育人、创新劳动的价值理念,不断完善幼儿园劳动教育体系,并通过整合资源、深化评价,助力中国特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有着优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传统,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五育融合的实践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推动和总结,形成了厦门二中的"实践样本".厦门二中实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和支持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的贯彻,探索构建了以"体"为核的"足球教育"、以"美"为核的"音乐教育"、以"劳"为核的"志愿服务"的系统化五育融合体系,为当前五育融合的基础教育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政策转移视野,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借入苏联模式、探索自身路径、绝对去西方化、开辟中国模式、形成新时代价值体系五个阶段,从"工具理性"逐渐走向"价值理性"。未来,应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以劳动教育作为击破应试教育壁垒着力点,深入促进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与学业能力的提高,探寻以劳树德;建立并持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课程的掌握,实现以劳增智;立足实际需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劳动教育实施协同创新体系,使劳动者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劳动中获得自我确证,探索以劳育美;教育治理重心下移,多方持续进行中国特色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的实践基地和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可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教师是在教育改革创新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课堂是广大教师开展生动教育实践的田野。本期,我们延续上一期的主题,继续探讨如何应用学习科学推动"课堂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理念下,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中学后勤管理不仅需要为学校五育融合提供后勤服务,也可以在管理中发挥劳动教育的重要功能.厦门二中后勤管理实施劳动育人的具体途径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后勤队伍服务育人,以"劳"育德;二是后勤管理智慧育人,以"劳"育智;三是后勤劳动实践育人,以"劳"育体;四是校园优美环境育人,以"劳"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