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跳双长绳是跳绳教材中较难练习之一,学生开始练习时很难将两根绳子摇起来,摇绳也就成为跳双长绳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学中,教授学生练习跳绳,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均衡发展,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等项素质。一、跳绳要领二、绳的选择跳绳时绳的选择很重要,软一些的绳子如线绳相对来说较安全,适合慢跳,而塑料橡胶类的绳子,因有一定的重量,则适合快跳。初学者,可选择透明实心较细有一定重量的塑料跳绳。绳的长度有多种,单人练习的短绳一般为2~2.8米。练习跳绳前首先要把跳绳调整到一个合适的长度(合适的长度有助于节省时间,不易绊绳),合适的长度是在练习者两  相似文献   

3.
来稿介绍:在跳绳中每向上跳跃一次,使绳子从脚下通过一次叫单摇跳,俗称“单飞”;每向上跳跃一次,使绳子从脚下通过两次叫双摇跳,俗称“双飞”或“双飞跳”。通常,我们练习的双摇跳都是跳起一次脚落地前,绳直摇过身体两周,即双摇直飞跳。事实上,双摇跳还有另外一些花样,如快花、  相似文献   

4.
<正>一、跳绳准备1.量绳方法1:单人跳绳,与跳绳的技术有关,也与绳的长度与身高有关,绳子过短或过长时练习会特别吃力。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选用双脚踏在绳子中间,两手握绳,绳在腰侧使大小臂约成直角的绳子较为合适(见图1)。方法2:将绳子对折,其长度要从腋下到达地面,才算标准(见图2)。双手放在身侧成垂直状,手肘与手臂成直角。尝试先将2根绳  相似文献   

5.
<正>在跳绳运动各项技能中,1分钟跳短绳、鱼贯式跳长绳、连续跳双长绳、连续跳十字交叉绳和跳二绳相交组合绳分别是五类跳绳花样中的典型项目,其他跳绳花样,都是在这五种花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些项目对其进  相似文献   

6.
跳绳是一种花钱少,见效快的体育锻炼项目。绳子在体育教学中亦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将绳子绕成球形并扎牢,即可踢绳足球;将绳子折成20厘米左右长的绳把儿,即可用它练习投掷的基本动作;一人手持绳端,用臂部刀量将绳甩动,使绳子在地面上飞舞,另一人伺机用脚去踩,即是“踩龙尾”游戏,在教双杠支撑后摆下时,先让学生在杠端练习,并用绳子取代杠子,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了解了跳绳的基本技术(两点、两面、两中上法——正、反绳的上下法)之后,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下面介绍三人三绳三角形的有关跳法。三人三绳三角形是指三名摇绳者成等边三角形面向内站立,同时摇动三根绳,也就是每人同时要摇两根绳。跳绳学生在三根绳围成的三角形中间,连续完成上下绳、穿越、跨越等动作。此跳绳练习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及丰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实践证明,在掌握了相关技术要领之后,也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同时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此跳法纯属创新,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一、三人三绳三角形同步内摇跳法(一)基本…  相似文献   

8.
点子中标:交流妙计高招共创教学乐趣1.走绳:将拔河绳成“S”或“一”形放置在地上,学生依次从绳头走到绳尾。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2.跳绳:学生用单脚或双脚在拔河绳做左右来回跳跃(或带旋转),并逐渐向前移动。主要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3.摇绳:模仿跳长绳的动作,摇绳手最好安排身高力壮的男生担任。跳绳时,因为学生从未跳过如此粗的绳子,定会产生惊喜心态,喜的是跳拔河绳很有新意;惊的是万一绊倒定会很疼。实际上,随着一个个同学的顺利通过和她们的呐喊加油下,个别胆怯的学生也顺利过关。主要锻炼学生协调、灵敏、跳跃能力,培养学生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强 《体育教学》2013,33(5):71
一、绳球的制作材料:跳绳一根、软排一只(最好是废弃球,但要保证球的完整性)。制作方法:用绳子一端将软排捆绑成十字交叉状,保持绳子在球面上的匀称度,最好让绳子陷入球面1厘米左右,并保证绳子打结牢固,绳子另一端留做拉绳即可。最后,确定绳子的包紧程度,确保软排在较大外力下无法脱离绳子。二、绳球的运用(一)"链球"比赛1.目的:体验链球运动的乐趣,锻炼学生上下肢的协调用力能力和身体旋转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坐位练绳技目标:让学生迅速掌握花样跳绳跨下跳时手在腿部的位置。方法:学生坐下后手持绳子,模仿站立时跳绳动作,这样学生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动作并加以改正,教师再加以口令反复练习,动作很快就掌握了。顺利跳出交互绳目标:让学生顺利地跳出交互绳。方法:学生在出交互绳的时候喜欢从中间出绳,这就容易死绳。假若在两人摇起交互绳的一侧放上障碍物(小垫子或标志桶),留出一定距离的通道,学生在出绳的时候就势必  相似文献   

11.
1.双龙戏珠:甲乙两人面对面站立,甲两手持绳,乙手拿沙包。开始后,甲摇绳两人一起跳绳,当跳绳的节奏稳定时,乙向上跳起时将沙包向正上方抛起,脚下落时接住沙包,如此连续进行。2.同步卫星:甲乙两人用一根绳,各持绳子一头平行站立。开始后,两人一起抡绳一人跳绳。乙边跳边围着甲转  相似文献   

12.
陈忠 《体育教学》2008,(1):56-56
在长绳中跳绳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练习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现将我在课中实践和探索出的教学方法介绍给一家。绳中绳的跳法关键是摇跳绳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由移动中进入到长绳中跳绳中绳难度系数比较大。为此,我对绳中绳的跳法采取先原地跳绳中绳后移动中跳绳中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跳绳中绳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交错摇双绳跳是花样跳绳的一种,对发展弹跳力和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效果,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但在交错摇双绳跳(两人对面站立,手持两条平行的长绳,分别握绳的两端,两臂交错进行向内、向外摇绳,当绳摇至一绳在上、一绳在下时,另一学生进绳用单脚交换跳或连续双脚跳的方式跳绳)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场地不大,器材不多的情况下,采用“一物多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用一根绳子,先做绳操作准备活动,接下来把绳子系成绳弹练投掷,然后做各种跳绳练习,最后用绳子做《拨郎鼓》等放松游戏,这样,在一堂课中,既有上肢练习又有下  相似文献   

15.
多人摇绳跳     
跳绳是一项简单易行,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经常练习跳绳,对于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发展弹跳力和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显著的效果。跳绳的种类很多,有单人、双人和集体跳,有原地和跑动跳,有单摇和双摇跳,有单脚和双脚跳,还有花样跳等。多人摇绳跳属于花样跳中难度较大的项目,其技术要求比较高。我们学校开展跳绳教学多年,在多人摇绳跳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现介绍给大家。一、定义所谓多人摇绳跳,就是将两条或多条长绳交叉放置,由数人同时摇转,跳跃者跑进做各种跳法。  相似文献   

16.
一、纪录——案例进入到冬季体育锻炼后,为了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锻炼效果,学校要进行短、长跳绳比赛。在体育课上进行跳绳练习时,我会时常把某班同学的跳绳最高纪录告诉学生,鼓励他们向纪录发起挑战,人人争创最高纪录,这一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班进行跳大绳练习时,我告诉同学们:另外某某班跳大绳的连续不断(依次进入,中间不空绳)最高纪录已经达到了230次。结果,这个班在这个纪录的目标激励下,一下子连续跳了350次,不仅创立了本班的最高成绩,而且刷新了本年级连续不断跳大绳的最高纪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要参加市级的优质课比赛,我组织的内容是跳长绳,因为在教学中需要几根短绳来配合练习,我就到自己所教学的三年级的两个班向学生借了10根质量较好的跳绳。上完课后,我发现少了两根,就花钱买了两根比较好看的绳子准备还给学生。我把绳子拿到一班,因为不知道具体是谁的绳子,就把绳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拿回,并抱歉地告诉他们弄丢了两根绳子,其中两根新的跳绳是还给他们的。大部分学生都记得自己绳子的特征,很快就  相似文献   

18.
董效国 《体育教学》2009,(11):69-70
1.以绳代杆。跳绳,不单是用于跳,教师应注重创新,发挥跳绳的其他作用,如:“以绳代杆”。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横杆,这样“绳杆”既赢观又安全,易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初学者在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跳绳是一项趣味性、健身性极强的体育活动,但若组织不当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降低练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练习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10—15人,成一路纵队站立,安排见习生(或每组出一人)摇绳,绳长6—8米(可用3-4根短绳连接而成)。 练习一、“单人累计法”。 1.练习开始,第一人跳过后快速从摇绳者身后跑至排尾,第二人继续跳,循环往复,直至某一学生失败为一轮,两组各跳完一轮后看那一队跳的次数多(也可2—3轮累计计算),少的队原地纵跳10个。要求:A每人必须在三次…  相似文献   

20.
“双摇”跳绳是在双脚跳起后,绳从脚下通过两次(绕身体两周),两脚落地缓冲,连续不断跳动的方法。它既能显示个性,又具有群体性、观赏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双摇”跳绳的技术性很强,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避免形成错误的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关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双摇”跳绳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错误之一:跳绳过长 动作分析:这是初学者最易犯的错误。绳子长,跳起来费时费力。我们知道:要想跳的快,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缩小转动半径,而缩小半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缩短跳绳,因此绳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