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奇松》是苏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青岛地区使用的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描写景物的文章,如《黄山奇松》、《莫高窟》等文章,词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学习起来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对于课文中介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介《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主要讲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知道了黄山有四绝,人们喜欢黄山松。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语文第六册《黄山奇石》是一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课文。文中描述 的黄山是我国名山之一,由于景色秀丽神奇而素有 “人间仙境”之称,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其中黄山的奇石尤为著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限 制,学生难以理解本课所描绘的黄山怪石的神奇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为此,我借助于声图并茂、形象 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集声、形、图、文、动、静、色、光等为一 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课文描写的石之 “奇”,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绐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相似文献   

6.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相似文献   

7.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闻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绝壁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  相似文献   

8.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相似文献   

9.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相似文献   

10.
各位朋友: 你们好!这次黄山行,由我为大家导游. 黄山的美首先在它的奇峰,各种各样,峰峰称奇,各具神韵.黄山到底有多少座奇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黄山奇峰中,莲花峰最高,光明顶其次,天都峰排行第三.我们只要能登上这三大名峰中的一座,也算不虚此行了. "黄山四绝"也很美.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然是奇松.黄山松是长在岩石缝隙中的,它们长在峰顶、悬崖、峭壁等险峻的地方.而且,每一棵奇松都有十分传神贴切的名字,如迎客松、卧龙松、团结松、龙爪松等.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它们奇形怪状,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一块块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给人丰富的想象,如金鸡叫天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再说云海.黄山的云海变化多端,姿态不一,虽然其他名山也能够看到云海,可远不及黄山的壮观.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奇特的姿态,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黄山奇松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2.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黄晓群小学语文第4册《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写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那里有无数的奇石、怪石。课文教学设计如下:一、从图入手,指导观察1.整体观察,了解图意。观察第1幅黄山全景图时,可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个地...  相似文献   

13.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学习常有一个现象:学生读了和老师教了的效果差别不大。那么,老师教的意义在哪里呢?真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一个模式去教?每篇课文的收获仅仅是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笔者以自己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实践挖掘了一部分教学价值,以供抛砖引玉。一、教结构写景的文章开头可以写什么?《黄山奇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  相似文献   

15.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相似文献   

16.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17.
不管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描写植物的文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大类。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九册的《黄山奇松》、第十一册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等等。从写作顺序上看,无外乎枝、叶、干等等,看似简单,其意深远。法国著名哲学家、诗人巴什拉曾说过:"一棵树远不止是一棵树。"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常常会豁然开朗,因为课本中的这些"树"远不止一棵棵大树。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黄山奇石》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  相似文献   

19.
[原文]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  相似文献   

20.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