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主体、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主体性教育是针对客体性教育而言的,其宗旨是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唤醒他们的主体意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知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意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教育理论不断更新完善,犹如一潭春水汩汩流出新的内容和新的思想,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教育理论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更依赖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因此,在中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应该改变那种把主要精力放在行为管理、监督、评判和奖惩上的做法,根据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组织班级德育.  相似文献   

6.
论主体性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理论界目前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问题,二是主体性教育问题。笔者以为,这两个问题之间是内在统一的。首先,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学生被当成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机会。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直接反驳,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具有积极主动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塑造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可见,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9.
一、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得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指出:素质教育是弘扬人的个体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提倡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是主体性的重要构成部分,活动一认识论和社会历史发展观均强调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更取决于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哲学界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名刚 《教育探索》2004,2(8):94-96
主体性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当前并行的热门教育话题,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融三者于一体,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课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弘扬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展其主体能力和塑造其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践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并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教育活动而言,一般是指受教育者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对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更依赖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弘扬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发展和完善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构建学生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使…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向导,而学生是学的主体,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教师不可能把知识机械地塞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论主体性德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德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主体性德育的概念,强调在德育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完善人格。同时分析了进行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主体性德育对于素质教育、我国的社会现实及德育本身的意义和作用,进面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从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是可以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应把启动学生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