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吉明 《情报科学》2015,(1):15-18,34
本文着重研究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机制。首先,分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包括基于用户关系的非线性传播、低门槛平等化传播、信息级联增值传播等模式;在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化信息传播模型并从用户关系传播、社会化媒体传播两种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所带来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新洲  肖雯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45-649,669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演化成了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的重要新闻传播工具。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霞 《发明与创新》2017,(10):31-37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高校可资运用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日益增多.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具有简洁、 精炼、 深刻、 通俗、 可读等特征,思政理论教育课程资源应从"宏大叙事"转向信息化传播,并能够整合学校网络与新媒体资源加以协同传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泛在化、 信息推送实时化与受教育者信息查询全天化,形成思政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促进思政教育全方位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8年“5·12”地震为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危机状态下公众信息需求、政府应急管理和媒体应急传播等展开实证(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就风险社会与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危机传播机制创新与构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共创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因此,揭示用户间信息的传播规律对于及时掌握和控制信息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强度P、社会网络潜在关系强度Q、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能力W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网络信息传播度量模型,描述了度量模型的算法核心思想。仿真实验表明,社会关系强度越大,网络的信息传递概率越大,也就意味着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手机气象短信是-种具有新闻性的通俗化、人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它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点,使气象信息能够更快捷、更及时、更准确、更经济地传递给社会各行各业,能够更多、更广泛、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本文从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人手,阐明了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新型城镇化特点,界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特征及体系构架,剖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外生动力,为其提供条件支撑,推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精准把握农村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受众个性化以及传播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加快搭建包含信息供给能力、信息传播效果及信息受体能力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体系框架;进一步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供给渠道拓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等方面推进农村信息传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唐斌  赵国洪 《情报杂志》2012,31(5):46-49,8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主体在我国十余年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总体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传播主体中心城市聚集,年龄结构青年化并呈现出青少年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社会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网络传播主体特征和我国日益显现、集中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关联,从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期间传播主体的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区信息传播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互动传播的主要阵地。社区信息传播与学习型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起到了传播知识,提高公众对社区的满意度,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对社区信息传播的研究,一方面在社区中提高公众对社区信息传播的认识,实现媒体与社区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加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社区公众的公民道德意识,提高公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使政府认识到社区信息传播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社区信息传播,将对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在高中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国际化已经是目前最主要的发展形式之一。新闻传播也与媒介进行了高度化的融合。从国际新闻传播的趋势角度讲,内容的丰富化、传递过程的快速化以及信息的高度融合化是其中主要特征。信息不再是以单一的形态意识进行传播,而是显现出集约化的状态。因此,本文针对国际新闻传播的意义,对其主要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Online social media is transforming the way customers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product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Consumers increasingly rely on the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social media members when making purchasing decisions. However,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social media ma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for consum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and 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 (HSM), we develop a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and perceived information quality on the consumer’s social shopping intention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product involvement. The results of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using a sample of 503 consumers in the Facebook brand fan pages indicate that social influence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consumer’s social shopping intention than perceived information quality. Three social interactional factors (perceived similarity, familiarity, and expertis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social shopping intention via the mediation of informational, 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and perceive information quality. The multiple-group analysis suggests that high product-involved consumers are motivated to exert more cognitive effort to evaluate the product information. In contrast, low product-involved consumer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We draw on these findings to offer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2.
程博 《情报杂志》2012,(1):156-160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是解决其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信息披露水平、信息质量和透明度高低,制约着非营利组织治理水平,影响组织社会公信力。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法律层、指南层、披露层的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框架体系,并从三个层面进一步进行了设计。研究结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和提高社会公信力,推动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信息学角度看信息能力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彩霞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5):415-416,396
From the viewpoint d social informatic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3 aspects. Social informatics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which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 be for-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cs widen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formation literacy.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d information literacy have a solid sociological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访谈收集信息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对访谈所涉及的一些指标已经取得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者们经常将这些指标移植到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并将其作为定性研究中一种重要的信息收集方法。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分析研究性访谈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采用的指标应用于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时所存在的潜在缺点,针对这些缺点,新增了6个指标,并就上述实例对所增加的指标在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e advent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as changed the fac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Mason wrote of 23 years ago necessitating a re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contract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Despite the technological and societal changes that have happened over the year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still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various historical events involv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PAPA framework (Mason 1986) to highlight select ethical issues regarding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in the social-networking age. Four preliminary principles are developed to guide the ethical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  相似文献   

16.
陈军 《情报科学》2006,24(6):829-834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争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求职信息是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基础性资源。在求职过程中,进城农民深感信息短缺,求职不易,这主要缘于信息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分化导致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性、制度阻隔带来的信息接触机会的不均等性以及信息桥缺失引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滞后性,进城农民处于信息不平等地位,难以获得和占有信息,是导致其求职难的深层原因。解决进城农民求职难问题,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对进城农民信息不平等问题进行有效调适。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贵富  金中祥  徐岩  崔晓静  刘兴琴 《情报科学》2004,22(6):641-645,667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和吉林社科规划网站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吉林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开始走上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表明吉林社科规划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该系统现已成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社会科学管理机构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工作和交流的现代化平台。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辉 《情报科学》2003,21(2):133-135
本文阐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信息素质的内涵及信息素质的社会作用,结合对一定范围的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吉莉  何遂 《现代情报》2012,32(12):14-17
气象情报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社会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意义。气象情报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是要实现全覆盖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实现气象情报的有效传播,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需要在传播的内容、手段、渠道上下功夫,同时,要高度重视气象情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气象情报的有效传播并不只是气象部门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气象情报有效传播的长效机制;而社会公众也应该主动掌握一些气象情报的基础知识和防御指南,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气象情报的传播渠道发生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敏  马臻  聂瑞  张艳 《现代情报》2019,39(2):94-104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社交网络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分享意愿的形成机理,为社交健康网络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运营者的实践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管理启示。[方法/过程]基于"深度访谈+扎根理论"获取二阶信息链(含二阶信息链、二阶信任链)分析框架下社交健康信息生态链中信息内容与信息信任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整合感知价值理论、信任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中提取出的关键因素,从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内容及信息技术4个层面展开系统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研究模型。选取微信的深度用户为实证样本,通过"情境实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400份有效数据样本,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信息主体因素(分享价值、自我效能及面子意识)、信息环境因素(分享态度、信源引力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信宿推力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信息内容因素(信息正向情绪性、信息负向情绪性)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社交健康信息分享意愿,而信息技术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分享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