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一些新闻传播活动,已经衍生出了许多具有道德价值的观念和规范,如讲诚信、说真话等,但将其作为一种行业的道德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还是伴随西方新闻事业的传入而产生的。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塞已久的大门,当时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看清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方面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新思维,为新闻事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沿着中国新闻观念、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轨迹,分析"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念所走过的一条从背离到回归再到最终确立的道路,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中探寻"以人为本"新闻观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西新闻事业史,不难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动力机制上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新闻事业经过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媒介发展规律和新闻工作传统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新闻理论传统方面,中国的喉舌本位与西方的自由本位通过比较而得以彰显,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其各自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胡钰 《青年记者》2024,(1):65-69+86
新闻观念源于新闻实践,指导新闻实践,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命题。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要关注“何为真的新闻”“何为好的新闻”两个核心问题,在研究中把握好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构建出基于中国新闻实践,不同于西方新闻理论,又可以与各种新闻观念对话的中国特色新闻观念理论。本文提出,真实与积极是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核心要义,理解这一核心要义,重点要理解整体真实、积极效果、技术伦理、人文精神四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蓁 《新闻世界》2014,(7):237-238
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前业界和学界认可的新闻价值要素,有明显的商业经济和工业时代痕迹。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行业先行发展优势,确立并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价值话语权。其意义不仅在于新闻工业生产标准的确立,更意味新闻行业的合法性得到确立。在西方新闻话语霸权中,中国新闻事业实践中的新闻价值理念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8.
李红 《新闻前哨》2011,(5):28-30
众所周知。虚假报道是新闻事业的“毒瘤”。如何治理这一顽症,一直是困扰中西方新闻界的“老大难”问题。在我们党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也一直与虚假新闻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斗争。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又掀起了新一轮“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是澄清“喉舌论”已经过时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功能,牢固树立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观念,激发政治责任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澄清“人民性高于党性”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新闻工作的原则性。三是要澄清“新闻商品化”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产品不能商品化”的观念,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四是要澄清对西方“新闻自由”存在的糊涂思想,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树立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0.
一战时期,英法等国陷入战乱,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暂时摆脱压迫,得到发展,并带动了新闻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新的报刊、通讯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也不断壮大着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在此期间,一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新闻学者参与办报,指导方针,言传身教,以其睿智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形成各自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位学者,他不怎么出名,也少有像邵飘萍之人等激愤的言辞,但却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开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他就是任白涛。  相似文献   

11.
荣翌 《新闻世界》2012,(10):158-15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报刊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规定了对新闻事业及其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被早期中国资产阶级报刊和报人接受并实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发展,但也面临多重困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反思,有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频道的诞生与新闻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央视新闻频道的诞生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新闻事业改革的新希望 ,体现了中国新闻概念变革的倾向———受众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民主观念的进一步深入 ,市场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及变革观念的确立等等。文章批评了目前存在于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不足 ,分析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所在 ,针对政府和媒体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方新闻法的产生及内容的探索和分析,指出我国应当借鉴西方的新闻立法中先进的思想、原则和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下的新闻自由是中国新闻法立法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证.这不仅是维护现成的新闻法律关系和秩序,同时也是促进新的新闻法律秩序的建立和中国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的政治属性,是新闻基本理论中的应有之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之所以在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是得益于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原则。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攻击,指责中国没有新闻自由,而国内一些深受西方新闻理念影响的人,却随声附和,质疑我国"党管媒体"的新闻管理体制,宣称"新闻媒体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用所谓的"新闻自由"的标签遮盖新闻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6.
张芳 《新闻世界》2010,(12):130-131
伴随着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新闻事业的不断繁荣,我国的新闻管理制度也处在不断更新的进程中。几十年来,我国的新闻管理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拟从历史的纵向角度对建国初至今和中西方对比的横向角度,探讨其中的一些变化,反思不足并总结相关经验,为我国新闻事业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新闻事业要得到发展,必须深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条根。虽说这条根被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成功实践所证明,它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匹敌的战斗力;虽说这条根植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沃土,没有任何理论系统更使我们科学地认识到新闻的本质。然而任何原有的理论都必须用新的实践去检验才能有新的发展;任何科学系统都必须在与其它理论系统比较、争论中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我们要繁荣党的新闻事业,必须接受信息时代新现实的挑战,必须接受西方新闻观的挑战,我们的根才能扎得更深、足才能立得更稳。为此,本刊从这期开始特连续发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文有仁所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的基本方面》一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中西方的新闻实践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发展规律、工作传统都取得了较为充分的建立和展示,其中,中国新闻源远流长的宣传功能与西方新闻的权力制衡功能都通过双方的比较而得以彰显。一、中国新闻的功能——宣达政令我国的新闻事业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地烙上了“政治”的烙印,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发展。新闻的政治性尤为明显,其宣达政令的功能一直被传承、沿袭至今。我国古代的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⑴官报,统称邸报,最早产生于唐代,存在于自唐开元年间至…  相似文献   

19.
王达之 《新闻传播》2014,(2):230-231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各种具有新闻采访性质的活动均具有当时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宋小报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其所进行的消息采集活动可算做中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其后中国新闻采访活动有退步之势,直到进入近代西方近现代新闻事业传入中国,中国新闻采访活动才逐渐走向近现代化、职业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播报形态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它直接影响着、预示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走向。近几十年,民生新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益于新闻播报形态的变化。通过对新闻播报形态的三阶段划分,揭示出新闻播报形态的变化对民生新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