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档案所蕴涵的社会价值意识、档案内涵及其形态演变的连续性、档案学研究的理论需要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档案”概念的客观适用性,意在强调当前对电子文件的研究中,应倡导“电子档案”的使用,不能单纯以“电子文件”取代“电子档案”,含“电子档案”而不用。  相似文献   

2.
对原生电子档案概念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原生电子档案概念的缺陷,并对产生原生电子档案概念现象进行思考.认为当前急需的是档案理论界要加强对原生电子档案概念和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档案概念研究,为档案实践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当档案工作对档一体化、计算机辅助办公、电子件等诸多新生事物应接不暇的时候,随着我国政府上网的逐步实施,各级政府政务信息网的陆续开通,政府职能由单纯管理向管理服务型过渡,一个全新的“电子政府”时代也将悄然而至。“电子政府”是一个不得不令档案界认真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所以,尽快弄清电子政府的概念及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提出档案信息化概念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工作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国家机关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一些有实力的科研生产单位已经做到数字化设计、制造,对产生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能够有效的控制、管理和利用。国家档案局和省市级档案网站就有近150家,有的已经提供基于因特网的档案资源远程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5.
“电子档案”概念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电子文件的研究过程中,有以电子文件代替电子档案的现象,但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是不同的概念.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新的电子档案的概念,并对电子档案的归档、元数据、认证信息、封装形式等方面的属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是信息化背景之下产生的新型文档管理机构,两者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各地对两者的发展,模式各异、互不统一,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概念混淆、定位不清。本文将探讨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在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建设趋势上的各自差异,理清关系,对未来两者的建设进行彼此区分,使两者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各有所重,对我国档案事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分析了新世纪我国近十年电子档案方面的核心以上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档案学界对电子档案的学术定义、相关概念、管理原则等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对系统开发、安全技术、实际应用及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应当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走入我们的工作实践。在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的一些模糊和混淆的认识,由此引发了档案界关于电子档案概念适用性的争鸣。电子文件时代,电子档案概念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呢?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就电子档案概念是否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卿 《科技档案》2007,(2):26-28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档案领域进人电子时代.电子档案随之产生。所谓电子档案,是指包含在传统档案概念之内的,存储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载体形式上的档案。为做好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下面就电子档案归档的合法性、重要性、稳定性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明确清晰的概念是构建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实践工作的航标,但国际档案界尚未对“文件”和“档案”达成共识,新的名词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踵而来。电子档案(electronic records)、电子文件(electronic documents)和电子数据(data)这三个词的使用率与人们对其理解的准确度显然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系统的阐释。本文认为电子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和证据性,是和电子文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从而揭示出在一个更广泛的电子档案管理战略的理性框架内如何正确使用电子文件管理工具,实现电子档案的前端控制;作者将数据管理和数据控制从电子文件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分出来,并试图在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中重新认识它们。  相似文献   

11.
论文论述了电子文件概念的科学定义模式,探讨了国际档案理事会对电子文件概念的定义,对比分析了我国国家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对电子文件概念的定义,指出我国国家标准及国家行业标准在电子文件定义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实际的电子文件管理中其所收集、保存与维护的电子文件其构成是否足以支持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这是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数字档案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档案资源,已经成为档案学新的研究对象.文章立足数字档案资源生成背景与来源渠道,对数字档案资源概念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历史分析,在与传统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虚拟档案、数字化档案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概念界定,对数字档案资源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3.
如今,传统的纸质文件虽然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电子文件正在兴起,数量正在增多,使用范围正在扩大,而电子文件的鉴定作为一项关系电子文件生死存亡的重要工作,已经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一、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鉴定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鉴定的区别是以区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两个概念为基础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关系,应该就是文件和档案的关系,即档案是文件有条件转化来的。电子文件的鉴定,主要是在归档前,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在档案部门的协助下,对归档的电子文件内容进行鉴定。鉴别电子文件的价值,同时对其记录的载体进…  相似文献   

14.
蔡学美 《档案学研究》2020,34(5):122-125
新修订的《档案法》提出了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要求,这对推进电子档案规范管理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我国法律对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使用的要求和国家对电子公文要素的规定内容为依据,结合传统载体档案形成和管理的要求,分析提出电子档案要素构成,以期在实践和操作层面落实档案法关于电子档案合规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档案界在"机读文件"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文件"的概念,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了电子文件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电子文件"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逐渐得到国际档案界的认同。我国也非常重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的研究,每年都将其作为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予以立项。  相似文献   

16.
何嘉荪、史习人在《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3期上撰指出:在电子件中过多强调“归档管理”的概念有诸多缺陷,更加科学的做法是强调对电子件施行“档案化管理”。它是为使件档案化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实现电子件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的保证。其目的是确保并且能够证明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使件有可能用作证据和作为档案保存。根据电子件的特点,仅仅在归档问题上下工夫已经完全不够了。事实上,我国目前几乎所有已经有归档电子件的单位,也都仅仅主要在归档电子件自身上下工夫。我国许多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各种业务管理系统,目前普遍缺乏从档案管理角度出发的对电子件形成处理过程的“前端控制”,  相似文献   

17.
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轨制的实行,推动了建设项目领域电子文件单轨归档模式从“纸质化到无纸化”“双轨制到单轨制”突破,档案管理效率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智慧档案建设。本文首先从概念上辨析单轨制与单套制的不同,以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轨制档案管理的特点,进一步从经济、效率、空间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的优势。并从上海、河北、深圳等地的电子档案单轨制改革试点总结出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的经验启示,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档案学理论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自 90年代以来 ,“电子文件”倍受档案界同仁关注。但也因其特性与传统档案属性的极大不同 ,构成了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转化的主要障碍。“电子档案”概念的权威定义一直悬而未决 ,以致于各档案部门、档案馆接收和保存的电子文件或称之为“具有档案性质的电子文件”或直接以“电子文件”相称 ,严重影响了档案学理论的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本文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求教于档案界同仁。一、电子文件的特性和原始性一直以来 ,我国对档案下定义时 ,主要强调它的“原始记录性”特色。“原…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档案法规中,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档案法规、档案行政规章是经常使用的概念,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档案法规体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就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制定程序进行讨论,以期对档案行政法规获得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一、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所谓档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性文件。档案行政法规概念应该有以下含义:首先,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众所周知,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电子档案的安全需求,实现电子档案凭证性安全保障,本文提出电子档案身份证的概念并对配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打破了目前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技术依赖于PKI模式和基于License安全模型模式的现状。在提出的电子档案身份证的实现方案中,着重研究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凭证性的校验模型和凭证性保障安全模型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