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经诞生,就凭借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形成大量结构相同的衍生句,概括为"X的Y说Z就Z"结构的语模。本文分析了该语模的内部结构、功能分布、语义和语用特征,并通过该语模揭示了当代流行语广泛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背景下,以"大写的X"为研究对象在新媒体语境中观察隐喻的生成过程。该文认为隐喻的实现经历了双重映射,除句内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还应将句外语言范畴与社会文化范畴的映射纳入隐喻的研究范畴中,关注社会文化认知模式对隐喻生成的干预。"大写的X"其表义功能及传信功能的扩展体现了语言形式对网络交际高示情性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歧义作为一种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一直都是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主要通过对短语级阶、小句级阶以及不同级阶转换产生的句法歧义现象,进行具体的及物性分析和探讨,为歧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较之传统的研究方法,歧义的及物性解读对语言歧义解释更为深刻,更加精细,进一步展示了功能语法在解释歧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一X又一X"作宾语的句法结构时,"一X又一X"前面动词小类的差别,以及动词后面的体助词的不同,分小类讨论了"一X又一X"作宾语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文章认为,动词小类的差异、体助词的差异是"一X又一X"作宾语时构成不同小类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隐喻角度探讨了"投射"句的功能语义特征,然后又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统计分析"投射"人际隐喻在英语新闻访谈中的分布特征,揭示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伟济 《海外英语》2012,(9):249-250
关于新词"晒工资"的来源,有认为是英语share的音译和源自方言粤语"晒命"等多种说法。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新词衍生的重要认知理据,文章在隐喻视角下探讨新词"晒工资"的衍生,认为"晒工资"是基于概念隐喻+公开是晒+扩展而来,并对该隐喻的映射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汉英大词典》中"晒+X"的英译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8.
Halliday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认为语言中的小句单位有三种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尽管系统功能语法的这种功能分析为语言学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但在其中一些问题的解释上仍有不足之处。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并以其中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命令,以及语气选择的语言功能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实际应用中,语用学的间接言语行为及礼貌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表示"允许"义的动词"准"的历时演变出发,分析了"准允许"从动词词性衍生出情态动词词性的语法化过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和"语用等级"理论对现代汉语中"准_(允许)"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频率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完善了"语用等级原则",提出语用等级和语义等级通过肯定、否定的句法手段实现了对称衔接。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重要理论,也是用于解释语言句型结构的重要工具。该文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句法结构象似性的特点,指出汉英存在句都符合信息末端的原则,动词名词有相同的线性排列顺序,语义和话语功能基本相同,在认知上都不同程度的遵循了时间象似性原则、空间象似性原则,英汉语存在句的表层语序都受到象似性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标记性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布拉格学派提出音系学中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以来,标记性的概念已被延伸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其他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标记性问题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文章总结韩礼德功能语法中对小句主位结构以及信息结构的标记性现象的探讨,并进一步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标记性研究的盖然率视角在解释语言系统的性质、研究语言使用的特征和探讨儿童的语言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也就是"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在语法结构上属于插入语。它所标示的前行句A和后续句B之间有解释与被解释、抽象与具体、补充与被补充、概括与被概括、转折的语义关系。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也就是"进行考察,一是"也就是"的话语语义框架,有两种常见形式:常见的是中置式"A,也就是B",这种形式中,"也就是"常用在后续句与前行句之间起到句式上的连接与语义上的顺承作用。还有一种形式不太常见,"也就是"在句中使用,与前句无语句上的明显停顿,多用来解释概念。二是"也就是"的语义功能,主要有解释与被解释、补充与被补充、抽象与具体、转折等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强 《现代语文》2008,(5):27-29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超常规组合的"比"字句,比较客体"前N"与结论项"后N"是由同一个名词"N"来充当,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本文通过考察格式中"前N"与"后N"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和进入本句式的语义条件限制,从三个平面出发,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分析、探索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领属小句是各语言学派研究的热门话题,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其突出的适用性理论可有效地阐释形成领属小句的功能基础。分析领属小句的人际、概念、语篇功能特征,领属小句的功能形成机制在于其人际意义的非连续性体现、小句过程及物性系统的单参与者要求和小句信息单位的状态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量以"X体"命名的网络流行语涌入大众的语言生活。"X体"有句子格式、固化短语和特定词汇等三种指称对象,主要采用谐音法、描摹法、譬喻法和引用法四种命名方法。"X体"包括拟句类和仿调类两种。从形成动因来看,"X体"经历了从言语到语言、从个人到大众、从特例到适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言语义是词义的一种变异,反映了认知新视角,具有临时性和创造性特征。语境与词义的内在可变性有机结合,则形成了言语义的衍生机制。言语义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特殊的语言学功能、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被公认、通用后,言语义回归为词的新义项,形成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主题句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句式,又是汉语一种常用的句式。有关的研究不下百篇,多论及该句式的结构特殊性与语义及语用的特殊性,对于汉语主题句是什么,已有较全面的讨论。然而,对于为什么汉语产生主题句,以及为什么主题句在汉语中成为一种常用句式,却研究甚微。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切入方式和视角主要在发掘和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动因。针对汉语主题句的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主题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找出其基本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主题句及其与汉语语序的关系进行全面及系统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英主要语序的区分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认知语言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研究范围表现出三个轴线和三个层面(Divjak et al.2014;张辉等,2018),其中三个轴线反映了其研究的三个取向:"还原论"取向,"社会"取向与"方法论"取向。"社会"取向指的是,最近十多年来认知语言学开始考察语言的社会层面,把塑造语言的社会动力纳入到语言结构的解释之中,衍生出认知社会语言学与批评认知语言学,产生了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与"批评转向"。为了进一步促进认知语言学这一新领域的发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存在句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不同的学者对存在句型的特征、功能等问题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存在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句型,为此,笔者就英语存在句的认知语言学进行解读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小明 《海外英语》2022,(18):78-79+82
英语中动句是一种常见但相对特殊的句法结构,学界前期主要运用描写法研究其句法形成机制、选择限制条件和语义语用特征,后来转向了句法和语义层面的解释。文章基于对该结构谓语动词特点及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的前期研究,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句的主语、谓语和状语进行阐释,探究该结构的认知动因,以帮助学习者更好掌握该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