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三贴近”诠释了“媒体公信力”全新内涵,首先就在于它强调了媒体公信力要始终建筑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筑在媒体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上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媒体打造公信力的手段很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基本目标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权本来是作为公众权利的一种体现,媒体一旦拿这种公众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不断演进加剧了社会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现代性三大动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与知识的反思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流程与主流媒体的中心地位等产生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媒公信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传媒公信力的构成要素概括为政治信任、品牌信任与技术信任,认为要重振传媒公信力,必须强化互联网阵地意识,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发挥好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型”与“主流”功能;把握媒体定位,加强内容建设,回应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强化传媒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素养与互联网思维兼备的“双维人才”。  相似文献   

4.
栾卉 《新闻世界》2011,(10):213-214
英国新闻集团的信用问题给其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纵观整个事件,对媒体公信力重要性的忽视是促成事态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其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其在媒体构成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其本身的特性。而树立媒体公信力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做好新闻,另一方面在于推广自己的传播理念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公信力是关系到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要素。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失实新闻仍是广大受众深恶痛绝的。特别是从一些新闻从业者习以为常的写作套路和思维定势中衍生出来的隐性失实,已不同程度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呈现常见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并在人们的不经意  相似文献   

6.
辛亮  黄雅意  黄锋 《编辑学报》2019,31(2):156-158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媒体融合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最大障碍在于思维的转型。为此,笔者提出了科技期刊思维转型的3个重点:传播思维,在互动与分享中维系关系;服务思维,在满足与奉献中拉近距离;时效思维,在更新与改进中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与能力。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可信赖是最重要的公信力维度。同时,公信力也表现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公信力的形成,贯穿于传播的整个过程,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平台环境建构了用户感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权威性”“生产与播发能力”“社会支持”三个一级指标、“政治权威性”“媒体权威性”“报道质量”“用户合意度”和“社会支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对应测量要素。新的指标体系保留了传统媒体公信力指标体系中基于系统信任的相关维度与要素,在“主流”取向上突出了媒体权威性的特征,在“新型”取向上嵌入了平台中的信任逻辑,本质上反映了传播权力的变化。本研究建构了一个概念框架,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量表编制与大规模实地调研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也叫“逆反倒转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传统思维模式的由“因”及“果”为逆向思维由“新果”否定“旧因”,或由“新因”否定“旧果”,从而找出新闻事件采访的突破口,促进和提高采访效果。一、逆向思维是把握被采访对象心理、提高新闻采访效果的有效方法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与其对事物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事物的态度是在思维过程中无声的变化的。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即思维认识正确,被采访人对“新闻的真实性”的…  相似文献   

10.
党媒融合转型需要“思维再造”,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的趋势和挑战,阐述思维再造在党媒转型中的重要性。文章探讨了用户思维、数据思维、产品思维和平台思维的树立,并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组织架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思维再造的路径。研究表明,思维再造有助于提高党媒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虚假广告、低俗信息和假新闻、有偿新闻等在一些媒体上的存在,降低了媒体公信力,有些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捏造和虚构新闻,刻意炒作,充当了“造谣者”角色.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管,祛除“不良媒体”,整体提升媒介公信力;媒体也应该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作为新闻媒体,建设责任媒体、权威媒体和诚信媒体三位一体的和谐媒体,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建设和谐媒体,提升新闻传媒公信力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就新闻传媒公信力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视觉文化在全球的快速兴起,在海量的网络信息环境中,“标题党”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正日益影响着数字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本文从传统媒体标题理论的视角审视数字媒体时代的标题党现象,重点在于理性审视“网络标题党,,误导受众的价值取向、致使媒体公信力下降等后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其生存的先决条件。媒体无论大小,其公信力无非来自“诚信”二字。这是媒体的生命线,关乎媒体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5.
张大革 《记者摇篮》2009,(10):24-24
“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认同。”公信力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媒体一旦没有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受众,也就没有了生机。因此,提高媒体公信力成为媒体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金跃华 《今传媒》2016,(5):42-43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公信力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当前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下滑,探究其“短板”,应该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突发报道、虚假新闻等新闻实践中最常见的这四个方面去分析,补长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的策略也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17.
提高媒体公信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强弱,取决于受众对报道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6,(23):38-38
“媒体崇拜”的破除是社会的进步。公信力危机则是社会发展对媒体做出的惩罚和对媒体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训诫。当社会声讨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就必须追问媒体流失的究竟是谁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怎么流失的.只有对症才可能病除。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两微一端”成为主流媒体构建话语权的主战场。与传统主流媒体受众思维不同,以用户吸引、用户留存、用户变现为核心逻辑的微信公众号,既具有大众传播性质,也是当前互联网中意见汇聚的重要平台。本文以“襄阳网”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如何将用户思维赋能微信公众号运营,打造襄阳首个微信百万大号,助力地方主流媒体“破层出圈”。  相似文献   

20.
媒体公信力的要素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诸多媒体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媒体往往是最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媒体本身所具有的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一种内在力量。受众对媒体的信任程度,首先取决于媒体自身威信和声望的高度。我们党的媒体历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党的报刊、广播、电视等被公认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工作者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看作“正义的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