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佳 《教师》2011,(31):104-105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而在现实教育中...  相似文献   

2.
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仅仅在于简单地传授绘画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欣赏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艺术学习,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并从中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  相似文献   

3.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4.
陈静 《宁夏教育》2008,(9):36-36
幼儿审美教育立足于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和欣赏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从中激发爱美的情感和表现创造美的欲望。结构游戏中的结构造型美、形体表现美、色彩搭配美等都会给幼儿以美的感受和体验,给幼儿以美的情感陶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结构游戏审美价值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8):163-164
艺术是美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途径,而艺术本身的情感熏陶作用更是其重要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借助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的艺术文化元素进行美育引导,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更是与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闽南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幼儿园美育实践,需要抓住闽南文化的艺术特质,并且深入挖掘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美学要素,创设欣赏、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感受美、发现美。  相似文献   

6.
毕莹 《少年世界》2011,(2):31-34
幼儿期是审美教育的关键期,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息息相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这一关键期,积极地引导每个孩子,让他们自然地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那么他们的整个人生会因此受益无穷,也会因此终身与美同行。基于此,我们开始了促进大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将幼儿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和提高幼儿情感的方式,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验;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来促进大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孩子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让审美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艺术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方正丽 《黑河教育》2010,(11):56-56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从《纲要》中,我们体会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新取向。那么,如何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美和表现美呢?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教育对幼儿而言十分重要,能够引导幼儿用心灵感受与发现美,能够刺激幼儿感受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中的独特艺术美,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水墨画不仅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标准,而且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感受自然美感的机会。本文就水墨画对幼儿艺术发展的深远意义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其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对于审美经验缺乏的小班幼儿,更要通过多形式的美术欣赏活动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感受力,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小班幼儿处于有意识涂鸦期过渡到意象期,这时他们的观察力和小手肌肉还在不断完善中,因而美术欣赏作  相似文献   

11.
一、艺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知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即对美的认识,美的感受,还包括对美的创造与追求。虽然说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审美也是人的天性,但要做到自觉深入地审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审美如此,其他审美也一样。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审美知识, 而这是离不开教育的实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是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幼儿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每一个艺术活动都可能把幼儿带进美的境界,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萌发幼儿的美感。要丰富幼儿的美感知  相似文献   

12.
张莉 《小学生》2013,(8):63-63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结合多年的幼教艺术教育实践,我谈谈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感知中国画,积累幼儿审美经验1,欣赏国画,初步感受国画的意境及技法国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笔墨,情景交融,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美妙意境。当老师简单地介绍山水风景画时,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们感悟到"艺术生活=艺术教育"。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的专业场所,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无时无刻不与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纲要》告诉我们: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于是,生活化审美环境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活中的审美元素为主要话题,用艺术的形式打造、渲染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审美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帮助幼儿实现自身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独特方式。一、借助园所共用场所融合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体验其形式美和内容美.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它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开展多元化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关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 识的时期,也是学生的行为、思 想最具可塑性的时期,这一时期, 我们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更应 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而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 学生正确地理解美、欣赏美;正 确区分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的重要手段。那么,语文教学中 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首先必须帮助他们增 加知识,开拓视野。 因为审美能力是以认识能力 为基础的,而认识能力的提高, 又必须依赖知识的丰富。要让学 生学会欣赏作品的生活美和艺术 美,需要依靠对字、词、句、篇 和语…  相似文献   

17.
李智玲 《教师》2013,(29):56-57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幼儿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幼儿园的童话欣赏活动,教师在童话欣赏教学中走入只重视童话的教育作用的误区.教育作用是童话的功能之一,但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童话欣赏教学中应该重视童话的审美作用,充分挖掘童话的美,引导幼儿感受美.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在发展审美艺术文化中的作用张俭福农村教育要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价值目标,就必须汇聚、承传和发展审美艺术文化;而要全面发挥审美艺术文化功能,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农村青少年、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9.
殷秀兰 《早期教育》2011,(11):49-50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0.
林红梅 《教育评论》2007,(6):149-150
音乐,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同时,鼓励他们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创设良好的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