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媒介嵌入人类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中介的面对面现实交往和中介化的虚拟交往两个阶段,正在迎来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云交往”即数字交往。元宇宙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主导媒介形态正处于不断生成当中。与以往媒介不同,它允许人类通过各种终端“进入”其中进行体验与行动,是一种“体验性”的媒介;它突破了将媒介视为信息传播载体和工具的传统观念,在生存层面构成人类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生存性”的媒介。元宇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为未来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全新可能。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将会实现人类社会交往时空和交往主体的拓展,实现交往场景的再造和交往体验的复归,最终构建“高流动性”的社会交往生态。  相似文献   

2.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实现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正在重塑信息传播的格局。面对元宇宙的讨论热潮,文章从媒介可供性概念切入,深度解构元宇宙的核心概念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以及元宇宙发展对传媒产业在传播生态、生产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推动与变革。  相似文献   

4.
"传播创造并维系社会".当下,人们已经进入深度的媒介化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被披上了浓浓的媒介色彩.人类的工作、生活等一切互动不仅是以媒体为工具而且受媒体所支配.在"Z世代"社会关系当中,人们传播、接受信息的方式、渠道被无限扩容,网络司法拍卖的信息流则显得过于窄小.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探索构建了以"电视+移动直播平台+...  相似文献   

5.
蒋恺 《出版广角》2022,(12):89-92
虽然当下元宇宙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远未实现全产业覆盖、生态开放、经济自治、虚实互通的理想目标,但对生产和传播高度依赖互联网的传媒业而言,元宇宙已然成为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文章分析了元宇宙的概念与特征,以及元宇宙和媒体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关系,对传媒业在媒体深度融合时期的元宇宙创新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最后基...  相似文献   

6.
媒介化时代媒体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丁舒 《记者摇篮》2007,(9):34-35
有人把当今社会形象地称作"媒介化的社会",这一说法一方面表述出传媒业近年来的强劲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则告诉我们,人们对媒介信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可以说媒介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面对公众的信息依赖,能否保持客观理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罗瑞 《视听》2022,(4):10-13
元宇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最新形态,势必会给新闻传播业态带来变革,也会给体育新闻带来全新的传播图景.元宇宙会变革赛事转播,助力体育新闻生产,丰富体育新闻的传播内容,优化体育新闻传播的用户体验,但也存在平台垄断、媒介依赖、伦理道德、数据隐私泄露等潜在的风险.我们应科学合理地认识元宇宙,利用元宇宙重塑体育新闻的传媒业态,促进体...  相似文献   

8.
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元宇宙将为其带来的可能性与进路。在元宇宙“未来望向现实”的视角下,媒体深度融合有其“应为”与“可为”,即通过抓住窗口机遇期的战略布局,推动互动型媒体向纵深发展;通过打造空间媒介,扩展内容产业链,推进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通过对传播活动的“再组织”,主动担承起社会关系组织者这一职责,进而实现主流价值的引领与社会共识的凝聚。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2,(1)
元宇宙预示了数字革命序列中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网络整合,在昭示着互联网产业大变局之时,也同时宣告着对传播领域的重塑和搅动。虽然"元媒介"的概念先于元宇宙而存在,但它却准确预言了在数字时代新旧媒介相互构成、相互塑造、相互依托的辩证关系,基于这种辩证关系,元宇宙正在加固一种"对传播的传播",即"元传播"的过程。于是,作为元媒介和元传播的元宇宙体系以其内在机制和技术特征为数字时代的传播召回了语境与共识、声音与言语,同时显影出此前为我们所忽视的媒介的自反性与基础设施特性。与此同时,元宇宙也以去身体、去真实、去开放和去隐私,警告着传播在这场变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  相似文献   

10.
电视读报节目是电视媒介选取、整理报纸媒介的新闻信息(报道或评论),以电视化传播形态进行导读、点评,将纸质媒介的深度性、抽象化与电视媒介的形象化传播的紧密结合。电视读报节目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资  相似文献   

11.
朱煜 《出版广角》2021,(20):81-83
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战"疫"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姿态.中国的抗疫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科学决策.在此次疫情的抗疫精神传播中,媒体面临"分层化""复合化""去中心化"三个挑战,积极掌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拓展自身传播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强化了中国"抗疫精神"的内核塑造.  相似文献   

12.
伴随媒介技术进化与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移动媒介盛行,信息传播、社交、消费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革。在微时代,人们对微媒介生存方式也产生着深度依赖,移动微生活契合着当下人们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零散闲暇需求,即时的碎片化传播时刻将个体置于信息网络节点,使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或进行评论,并便捷满足各种诉求。"微评论"有着微式传播、移动多元、多向互动等特性,当下,影视热播剧极易引发微媒介热点话题,造成移动媒介终端的"刷屏"现象,而影视剧中的争议话题也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传播影响力,在微媒介空间形成二次传播与评论,甚至N次传播与评论。在当代媒介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影视剧难免涉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但在"微时代"的影视传播信息环境中,影视剧与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本文试图思考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以及微媒介议题中的影视剧"阶层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21年,尚未消退的全球疫情和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社会环境,带给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许多新挑战、新课题,而媒介事件传播、乡村治理赋能、媒体深度融合、传播模式创新等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则为中国广播电视研究提供了新机遇、新拓展.围绕元宇宙、红色传播、乡村传播、人格化IP、出圈、跨媒介叙事、平台型媒体、广播融媒、慢直播、社...  相似文献   

14.
信息脱媒并非完全去媒,而是媒介的隐藏、简化、易得和遍在,实质是跨媒.信息脱媒表现为信息的碎片化、全网流动和自传播.信息的"内容元""形式元""技术元""影响元"各自在脱媒传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入5G时代,要改变"人本位"的信息观,摆脱"媒体本位"观,树立"信息本位"观.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是web3.0时代的下一代互联网媒介环境,将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模式创新、媒介技术偏向及文明形态变革。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人文主义观察视角,考量元宇宙对人的影响,对元宇宙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在元宇宙的“虚拟现实”中,算法秩序与社会秩序、NFT作品与实物作品、机器意识与人脑意识、数字文明与人类文明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本文结合媒介四定律模型推演,认为元宇宙将形塑更多链接的媒介化社会,并推进人与技术的关系走向深度融合。顺应人机伴生的发展趋势,元宇宙的生态位建构应避免工具理性的膨胀。在精神层面,需以人文价值为引导,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沟壑;在现实层面,鼓励人机互联共创效能,同时还要防范集体意识的沉降。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关系"在所有信息生产要素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关系"的力量深度统合了"内容"的生产,它不仅占据了信息消费入口,拓宽了内容分发渠道,还再造了新闻生产型构,深度革新了媒介生产"语态","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发展为人际交流创造了异于实体空间的技术空间,显示了社会交往的更多可能性,个体在其中能够表达更为复杂的传播诉求。在技术空间内,人际传播由新型联结造成了狂欢化的交往特征,同时又弥漫因弱化现实关系并过度技术依赖而造成的群体性孤独。社交媒介的使用是形成狂欢与孤独、联结与区隔、社群化与"超现实"化等交往实践悖论的技术基础,也成为新媒介文化形态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媒介化研究的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自2017年以来,媒介化研究引发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媒介化视域下的信息传播、媒介的物质性与元宇宙等热门议题。但国内关于媒介化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本土性探讨的缺失,跨领域之间的学者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跨学科、跨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亟待推进,从而拓展媒介研究之边界。  相似文献   

19.
伴随智能手机普及和4G技术进入全面应用,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蔓延,导致媒介渠道分流、观众分流和广告分流,对传统主流媒体形成冲击。未来,将更进一步导致媒介边缘消失、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在短视频平台,个人化、特色化、垂直化的传播效应越发凸显,但算法推送在增加用户黏性的同时,也会因信息茧房与信息自激效应,最终引发用户厌弃和平台衰退。大规模短视频传播所依赖的影像语言,应对的是数字时代的新型文明。短视频到底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全新的人类生活场景,需要学界和业界作出更全面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成为数字时代新旧媒体、市场与政治、技术与政策、私有与公共、传播与治理等诸多要素和矛盾的汇聚点,形成了一个业界、政界和学术界复杂交融的研究场域,业界话语、政策话语和学术话语高度混杂。2022年中国媒体融合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上述特点。本文围绕基础理论、县级融媒体、媒体深度融合、元宇宙、媒介化和社会治理等不同主题和热点,展开系统全面的扫描和梳理,以期呈现这一领域的学术共同体一年来的知识和思想成果。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媒体融合经历了政策驱动的前期热潮,正处于一个理性回归和攻坚克难的深入阶段。中国媒体融合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和社会治理走向融合的进程中引领全球,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理论体系和中国话语的先导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