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职业中专以优质教育赢得社会声誉。2000年以来招生连续三年过千。2002年450名毕业生中,报考高职的有212名,207名被录取;济南市对口升高职的前三名为三职专所囊括,该市600分以上的102人中,三职专占66人,其余的也全部安排就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校招收了职业中专学生,从2000年开始招收高职班新生(两类学生简称职专生),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将在我校占有一席之地.作者认为学校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职专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要重视职专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把招生就业工作当作我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的命脉来看待.  相似文献   

3.
2003年就业纵观 2003届毕业生遇上了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一番,与2002年的145万相比净增了67万人。从2002年全国各地和高等学校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的市场活动来看,2003年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与2002年比较,变化不大,就单个招聘单位而言,接收毕业生的数量是减少的多,增加的少。从社会对不同层次毕业生的需求来看,其中一些应用性差的专业,毕业生将面临专业对口、职位紧缺的状况;本科毕业生需求基本平衡,但是,长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专科毕业生整体需求不旺,但是,其中特色突出的专科毕业生,如海运、高级护理等专业和有高级技工技能的毕业生却供不应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以来,我们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技工学校先后组织了七百多名学生去沿海实习,有近一半人留在实习单位就业。不仅突破了毕业生分配难的瓶颈,也缓解了就业压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学生实习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2002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略高于上一年。截至2002年12月31日统计,上海高校2002届毕业生已有5.9万人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学、出国,整体就业率达93%,比扩招生毕业前的2001年高出2个百分点。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得益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连年向好。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确定,GDP持续稳步增长,“申博”成功等都为大学生就业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从2002年毕业生单位流向来看,国有企业仍占据首位;从行业流向看,占前五位的分别是制造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金融和保险业,这与上海整体经济结构相吻合。据市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高校2003届毕业生中外地学生的签约率比上海学生的签约率高,这是  相似文献   

6.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职专学生就业困难。除了经济不景气、就业岗位饱和等原因外,职专学生的心理、专业技能等自身原因也不容忽视。为了能够顺利解决职专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职专学校和老师们应该在学校教育这方面给应届毕业生更多的危机感教育,以此来唤醒某些浑浑噩噩的职专生,并给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环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生产实习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对生产实习相应的实习课程、实习单位、实习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200年在校人数达到1900余万人。在此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2003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2004年,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很多毕业生,每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多,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从全国就业形势看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多数学生就业的市场观念显著增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满意的岗位,但也有少数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上海预计有高校毕业生47248人,其中研究生27886人,专科生12843人。为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就业政策指导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进一步实施开放政策,高标准、重素质、构建人才高地,上海市新出台了一系列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2000-2002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计划执行两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加快了发展速度,在校生规模突破了1998-2000年在2500万人左右徘徊的局面,2001年增加近100万,达到2600多万人,2002年比上年又净增300万人,达到2908万人。全国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到58.3%,比2000年提高7.5个百分点。高校扩招的拉动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促使普通高中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继续增大,2000年普通高中招生所占比例为55.2%,2002年发展到60.1%,增加了5个百分点;在校生所占比例增长更快,2002年在2000年49.0%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达到58.9%。表12000-2002年高中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职专会计就业市场的供需问题分析(以晋江市的就业市场为例) (一)、晋江市职专会计就业环境 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财经类与旅游类、就业率96.4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也与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就业形势严峻,2002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比前一年增加67万人;2004年毕业生人数进一步达到280万人,比前一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加上历年来未就业沉积下来的毕业生, 2005年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突破350万。而在国内,随着  相似文献   

13.
2003届毕业生遇上了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一番,比2002年(145万)净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11月20日后,全国各地方和高等学校都在争先恐后地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的市场活动,结合各方面传来的消息以及2002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分析,笔者预计:2003年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与2002年比较,变化不大。但是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将是中小用人单位,且数量有所增加,就单个招聘单位而言,接收毕业生的数量是减少的多,增加的少。从社会对不同层次毕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实习:就业前的起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年底,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为积极有效地应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出台七大举措,全力促进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有一条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措施要求"各高校根据就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方向,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同时对于高职院校还强调"要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校招收了职业中专学生,从2000年开始招收高职班新生(两类学生简称职专生),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将在我校占有一席之地,作者认为学校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职专业的理想前途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要重视职专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把招生就业工作汝作我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的命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坚持“外联企业、内练硬功”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省内外近20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实习、就业、教学科研等合作关系。五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由2000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现在的7300多人。每年都有2000多名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率不仅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而且就业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加接近“人职匹配”的就业目标,实现企业、家长和学生三方满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过各地各学校的努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根据2002年4月我们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调查统计(部分地区是通过抽样、测算等方法统计的),上述地区中职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1999年、2000年、2001年分别为:85.1%、85.4%、88.6%。今年6月,我们对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河南、四川、湖北、广东、厦门、宁波等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100所中职学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毕业生51218人,平均就业率为94.6%。10省市中有9个省市毕  相似文献   

18.
郭辉,1962年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工业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他和他的同事以非凡的工作才干和魄力,把办学育人的事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大潮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一所不景气的公办职业学校焕发青春。他2002年任青海省工业学校校长以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工作思路和“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加大招生和就业工作力度,使学校的在校学生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高水平。学校在校生人数由2002年初的384人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人,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2%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他狠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投资近1800万元,添置实验实训设备,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基础设施15000多平方米,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工制造类和信息技术类的实验实训室达30多个,机加实习车间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机加设备70多台、钳工工位80多个,这些实验实习设备可同时满足约500人进行实验和实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从大学生就业形势看创业教育的紧迫性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是145万,增长26%;2003年由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猛增到212万,较2002年增幅达46.2%;2004年大学毕业生又达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32%。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0%左右,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1.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2.用人单位需要与毕业生质量相脱节。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一倍,比2002年(145万)净增加67万,增幅达46%。毕业生的增加对就业无疑增加了难度,竞争更趋激烈。据就业市场统计,今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比往年更宽泛,需求的主体主要是中小用人单位,且数量有所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呈“大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