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科书研究可以印证并创新教育理论,可以改进教科书编写,可以进一步认清教育发展尤其是课程和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轨迹,可以更好地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帮助我们有效地教学.教科书研究与教科书解读是有显著区别的.教科书研究不同于文学研究与电影研究,它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学的、教育学的、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文献学的维度来研究教科书.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教科书选用问题是我国教材建设新的改革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想搞好我国教科书选用工作,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加深教科书多样化改革的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教科书选用制度,规范教科书市场;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书选用和推广的领导与管理;加紧教科书的评价研究,提高对教科书的选择能力;搞好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韩国汉语教育历史悠久,但关于教科书选用问题的历史研究并不多见。然而这一研究不仅为当代韩国汉语教育提供了可以追溯的历史依据,而且对汉语教科书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教科书研究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现代意义的教科书还没有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但是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问题的探讨早已有之,并为日后的教科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形成阶段,学者们对于教科书问题的探讨逐步分为二元路径,分别建立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种理论之上;发展阶段,现代教科书研究走向多元发展,形成多种教科书研究的理论流派,主要呈现为社会学、国际理解、技术学三条研究路径。国外教科书研究的发展历程呈现三种逻辑路向,即教科书研究基础从单学科扩展到多学科,教科书研究方法从自发转变到自觉,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取向从追求标准化和统一化转向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最传统、最普遍使用的教学媒体莫过于教材(特别是教科书)了。早期的教科书只有字,进行仅仅以语词为媒体的教育,这在教育史上谓之“词语主义”。然而,从儿童的学习是基于视听直观的教育理论出发,教科书开始有了插图。17世纪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1658年)就是世界上第一本有插图的教科书。自那时以来,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教材编制技术不断进步,围绕教材的含意、性质及其编制的问题也成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主要探讨“教材”概念及教材编制(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两省一市高中数学教材"对于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具有广泛影响.本文研究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政治、教育和数学教育的时代背景,回顾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制订和教科书编写的历程,总结了本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发展很快,涌现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对我国清末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展进行专门研究,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改革和编写提供一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是一项以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认识和使用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为主题、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师逐渐转变了被动依赖教科书的教材观;在了解新教科书编排原则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删减、扩展等方式整合教科书内容,与同事交流、反思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但对于学生作为教科书使用主体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教师面临着整合教材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双重挑战;新教科书的使用效果受到教师自身因素和课程安排、考试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约;新教科书总体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结果对新教科书的编写、修订和教师培训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此次课程改革给历史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言及具体的成果,莫过于二:一是《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在“理念”上有所进步,其“内容标准”更加明确;二是教科书在编撰体例、学习内容和指导等方面,主观上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如此,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历史教科书还是有较大的向前突破的可能。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其一,以教科书“多本化”转向“多样化”为中心的教科书编写与审查制度;其二,以完善《课程标准》为中心的教科书内容现代化;其三,以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中心的教材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教科书中阅读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特点的系统考察 ,试图从中窥视其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日本教科书中对学生品德、心灵教育的重视 ;科学、严谨的内容编排体系 ;特别是以情动人的教育理念 ;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科书领域存在研究与设计断裂的问题,体现为“少研究的教科书设计”与“缺设计的教科书研究”,使用设计实验的方法可开辟教科书研究新的视野和路径。教科书设计实验有三个特征,即在研究场域上,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教科书实验;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在研究目的上,具有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目的。教科书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为:与实践者合作,寻找设计问题;坚持理论导向,明确研究问题;注重研究过程,设计教育干预;立足真实情境,实施教育干预;多方收集数据,评价教育干预;迭代循环开发,生成设计成果。设计实验应用在教科书研究中有助于教科书的持续改进和学习环境的系统优化,提升教师的教科书设计与使用能力,推动当代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日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科书作为"实施课程"的要素之一,在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科书比较是近几年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针对教科书技术运用的跨国比较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考察中日两国高中数学教科书技术运用的情况,旨在从技术运用的视角为课程决策和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和教材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基本的用语,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科书和教材存在着误读现象。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默认为教科书,将教科书等同于教材。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和教材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教材与教科书不能直接划等号。教材的概念不是封闭的,教材的概念而应是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白话文进入教科书,语文教科书的文类编排日趋稳定,文学在固定的分类模式下开始做与思想或语文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一些教科书通过设置单元主题实现文学教育,也有一些教科书把文学作品当作语言文字的材料。以《国文百八课》为代表的教材使语文教育在方法上趋向于科学化,但文学教育并没有在教科书中找到适合的实施方式。厘清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各自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困扰中学语文教学一个世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材评价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材具有核心的地位和重要性质,关于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课程评价的其它部分,而且其理论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点思考,以引起人们对教材评价的关注和重视。一、教材与教科书教材是指教师教育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媒介,学生和老师之间以教材为媒介完成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教材既是一种教育资源,又是一种教育工具。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教材应该选择人类知识文化的精华,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应该选择符合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历史学、出版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视角对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脉络、编审制度、编辑特征、作用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丰厚的成果。但以期刊为切入点研究教科书,却少有涉及。《教育杂志》作为近代商务印书馆的馆办杂志,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在教科书的编纂、发行、研究与革新活动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近代教科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制度化是推进数字教科书规范而有序进入学校场域的根本保障。日本数字教科书制度化的建构,是其因应新冠疫情影响的积极行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承应师生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同时,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看,日本数字教科书制度化具有鲜明的法律规制性、行为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特征。为此,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数字教科书制度化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加大强制性制度供给,完善数字教科书法律法规;强化规范性内容建设,研制数字教科书统一标准;注重认知性文化培育,提升数字教科书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8.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19.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示知识的图形工具,可以使用概念图软件Cmap Tools进行绘制。在基础教育研究中运用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概念图软件可以用于高中地理教科书分析研究。节点频率等5个定量分析指标可以帮助认识教科书和选用适合教学的教科书,某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等3个方面的定性分析可以帮助认识教科书内容和修订教科书中的具体知识。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新课程数学七年级教材,编辑着重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其特点是:①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③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④改进教科书的呈现形式;⑤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用这套教材,教师不仅要改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加强校本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真正理解新教科书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