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汪家熔同志多年热心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整理、辑集有《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文诗》等  相似文献   

2.
在我组稿责编的图书中,书稿已经出版而作者与责编未曾谋面的,迄今为止,只有《智民之师·张元济》。还在1997年春天,我到古城南京为我社《名人照相簿》丛书组稿,《书与人》编辑部的宋吉述先生建议将张元济收入该丛书。他认为张元济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化巨人,适合入选《名人照相簿》丛书。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属文化名流,我过去见过他与一些  相似文献   

3.
电话里道弘同志说厚枢同志给他一份1938年7月2日张元济给郑振铎信的笔迹影印件,他在《张元济书札》中没有找见,又问《张元济书札》封底因何有书号而没印定价。所说此信已收入《张元济书札增订本》。至于为什么没有定价和有增订本,就说来话长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中西日报》1910年关于张元济的多篇报道的判辨,对张元济到达美国的日期,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萨克拉门托等地的行程,以及其回国的日期做了较为深入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对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的记述存在的模糊和不确之处,以供张元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4月25日,《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浙江海盐召开。本次活动为期3天,包括张元济纪念馆开馆和思想研讨会两项内容,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据了解,张元济故居海盐县投资4300多万元,启动了"张元济图书馆新馆扩建"工程和"张元济纪念馆"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图书馆的前身为海盐县图书馆,筹建于1984年,为纪念近代海盐县籍文化名人张元济先生,后将其命名为张元济图书馆。张元济图书馆扩建工程(新馆)2010年6月1日开工,2011年12月31日扩建完成并开馆。  相似文献   

7.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元济书札·增订本)出版。1981年底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元济日记》和《张元济书札》。《日记》是全文,《书札》则是极少一部分,不足20万字。张先生生前交游极广,书信往来极多。缘由刚拨乱反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的图书馆学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玲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0):136-139
分析张元济的图书馆学思想,认为1897年张元济与他人集资创办的通艺学堂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使用图书馆三字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其独创的图书馆求书四法实现了其理论主张--对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10.
跟汪家熔先生通了数年的信,却一直未谋面。前年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在北京连打数个电话,他均不在家。去年他到南京来,我却到太原去出差了。这回去北京,早早地通了电话,怕再失去一次机会。汪老住在颐和园后的青龙桥六一幼儿园内。我从北大换了一次车,边走边问,刚走到六一幼儿园门口,正问“汪家熔住在何处”,传达室的人指着正走过来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寒暄过后,我怎么也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朗朗、面前这个步履矫健、须发还基本是黑的人竟有70高龄了。在出版史的研究圈里,汪家熔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退休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曾经搜集、整理、辑集了一批有关商务创办人之一的张元济的图书,如《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等著作,为国内张元济研究的开展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1.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出版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校勘学家。他在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典籍,弘扬传播民族文明成果方面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已经为世人所屡屡称道。而其在收集、整理与编辑出版地方文献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虽曾有人涉及,但却很少专门的论述。本文据《张元济书札》、《张元济诗文》、《张元济日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4月25日-27日,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同时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45周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张元济先生的故里浙江海盐召开"《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商务人共同赴会缅怀前辈。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查阅不久前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发现编者在张元济致胡适一通要札的系年问题上判断失误,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浙江海盐人,字菊生,光绪进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甲午战争之后,他是激烈地议论变法维新的人中的一个。戊戌变法失败后,入上海南洋公学,接任南洋公学总理,不久入商务印书馆主持馆务,成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出版家,曾校印百构本《二十四史》,影印《四部丛刊》。上海解放后,张元济年纪八十开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主要阶段,1959年谢世。这里选辑了一组张元济在谢世前几年内形成的函礼,为了解张的这一时期生活提供参考资料。这组函都是张元济写给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收信人管易交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  相似文献   

15.
《现代出版》2010,(5):F0002-F0002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92年清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1902年受邀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主持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善本图书,以及大量工具书、教科书。鼎盛时期,商务版图书全国第一、亚洲最大、世界前三,有36个分馆,1000多个办事机构。张元济是抱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决心来从事出版事业的出版家,  相似文献   

16.
刘芳 《中国编辑》2018,(9):93-96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与《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近期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与张元济相关的两种文献。其中,《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是张元济为"一·二八"事变后幸存的涵芬楼珍本古籍所编撰的版本目录底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则收入了张元济等围绕《孤本元明杂剧》与相关人士的往来信札470件,完整地记录了堪称"战时出版奇迹"的《孤本元明杂剧》整理、校订、编印、发行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文献文本的分析,试图还原以张元济为代表的老一辈编辑家的诸多工作细节,及渗透于其间的理想信念、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这对当代的编辑而言不啻一笔来自先贤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谈到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一代出版巨擘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是无法绕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其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版界的老大.为了保护中华古籍,将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张元济可说是呕心沥血,无论遇到何种人生窘境,张元济都做到了铮铮铁骨,一身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8.
张园 《兰台世界》2012,(4):12-13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他出生于1867年10月25日,于1959年8月14日去世.张元济原籍浙江海盐,在1892年考上进士,并担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在戊戌变法时曾经被光绪皇帝破格召见,但在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在1898年,张元济入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后来又担任过公学总理.1901年,张元济出资创办商务印书馆.1926年,张元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直到去世.张元济的许多关于近代图书馆的思想都非常有见地,并创建了多家近代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代著名藏书家张元济的藏书类型、访书途径、藏书用途、藏书归途等方面作了述,并分析了他的藏书、访书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浙江图书馆发现了张元济先生的两封亲笔信(其中一件已残),这两封信《张元济书札》未收录,《张元济年谱》亦未见记载,相信系张元济先生的未刊信稿。现略加标点并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叔谅先生阁下:献岁发春,伏维动定纳福为颂。前月杪,诣贵馆检阅《四库全书》,辱承介绍并荷徐、毛二君推爱有加,殷殷指示,所有需阅之书二百数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