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千家万户班主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有的学生家长文化修养高,教子有方;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对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溺爱子女;也有的家长文化修养不高,对子女简单粗暴。班主任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有的学生文静,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听话,有的学生莽撞,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掌握技巧。1.平易近人班主任教育学生要讲究谈话技巧,态度要平和,跟学生扯家庭、谈生活,以此消除学生的戒心,学生只有戒心消除了,才能从心底里…  相似文献   

2.
凭借自己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经过对数百名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期研究,我认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层次、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太高,导致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造成心理畸形;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久而久之产生了压抑感;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怀;有些父母自身不良习惯颇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片…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除了对子女大方的教育投资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是身体力行,加入到"陪读"一族。陪读作为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愈演愈烈,有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但许多家长却对此缺少学习,缺少研究,因而走入了误区。具体表现为: 一、方法粗暴当前,有很多家长忙于上班或外出经商,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经常性,再加上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个别子女会沾染恶习。对于子女的不良表现,有的家长不是对症下药,而是采取急风暴雨式的管教方法。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子女所不能接受的,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一、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  相似文献   

6.
做教育工作难,做差生转化工作更难。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考究起来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有的家长整日忙着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他们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思想情感的关注,使孩子既荒废了学业,又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教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长大多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 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手段不当.有的家长驰骋商场,遨游股海,腰缠万贯,却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他们自以为让孩子吃好穿好便是最大的负责;有的家长长期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缺乏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有的家长用粗野蛮横的不当方法对待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敌对情绪,造成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父母都是教育者,都担负着家庭教育的任务。虽然在教育子女时,多数情况下是某一个家长单独实施教育,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却是通过家长集体的工作实现的。因此,要顺利地进行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都必须做到对子女态度一致,要求、教育统一。不能父亲是这种态度,母亲是另外一种态度;父亲这样教育,  相似文献   

9.
谁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往往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一、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教育动机。家长对子女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动机也就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社会的小公民,其教育动机可称为为国教子;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其将来的幸福,其教育动机可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10.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现实中,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孩子不成材完全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关爱孩子,把握不好宽严度,教育孩子时情绪化严重.致使孩子在成长中喜怒无常,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有的家长很想拥有科学的育子方法.但却苦于没有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翀蔚 《中国教师》2009,(15):24-25
<正>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农民工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子女受教育的可能性和质量高低,因此,研究农民工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行为对推动提高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增进与父母或长辈之间情感沟通的体验感悟型作业 当前,有的家长忙于做生意,将孩子一扔了事;有的家长长年不在家,与子女说不上几句话,更别谈深入内心的交流;还有的家长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认为孩子关进学校就安然无恙了;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许多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为此,我尽量布置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学认为:激励对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懂得激励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但是有的家长以美言激励子女,子女当时听来喜滋滋,飘飘然,然而时间一过并不留什么痕迹;有的家长激励子女时,没有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无限度地拔高目标,子女深感望尘莫及,甚至心灰意冷;有的家长在充满“火药”味的氛围中去“激励”子女,结果形成无法挽回的僵局……可见,这些家长在激励子女时都已涉入误区。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激励子女呢?一、激励子女的语言要有余味有的家长看到子女学习上摘取了桂冠,运动会上夺取了…  相似文献   

15.
黄河清 《家庭教育》2008,(12):36-36
许多家长把自己、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这些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他们为子女全力以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放弃工作做全职母亲。然而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投入精力并不是愈多愈好,家长如果认为自己投入的精力、时间与教育效果成正比,那就错了。  相似文献   

16.
亲情教育是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情逐渐淡化,父母异地求职,造成亲情疏远;娇纵子女,造成子女对亲情的淡忘。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亲情;开展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感悟亲情;让家长与孩子不拘形式地多沟通,让学生珍惜亲情。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为基础,以1 039 155名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考察在线学习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在家长投入与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在控制家长文化程度后,家长教育焦虑正向影响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同时会“遮掩”家长投入与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关系;(2)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影响受到家长教育焦虑的中介效应作用;(3)高中生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不产生影响,而家长焦虑在其中呈现遮掩效应;(4)家长投入的不同维度对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学习背景下,在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的高投入有益于子女学业倦怠症状的缓解;而高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遮掩”效应表明了高中生家长更需要通过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来帮助子女克服在线学习学业倦怠问题;不同学段学生所需要家长投入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有很多高学历的人却往往教子失败.相反.有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教育出非常优秀的子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并非学历高就一定是好父母。只有那些具备家庭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在外人看来,身为教师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案例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解秀芳 《班主任》2003,(9):34-34
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家长到校集中开会己成为惯例。到会家长了解了子女的表现后,有的会大发雷霆,采取极端的教育方法,致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膜越  相似文献   

20.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艳 《湖南教育》2005,(17):17-19
“留守子女”教育与流动子女教育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个方面。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专项调研中发现,因家长外出打工,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这一部分学生有的因厌学而辍学,已成为流失学生中新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