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形象之间的竞争,位于"阴影区"的旅游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惨淡经营的困境.因此,"阴影区"旅游地必须实施差异性形象定位战略,推出全新的个性化形象.本文以四川宜宾博望山为例,分析旅游形象遮蔽的形成机制,探析"阴影区"旅游地走出困境的差异性形象定位策略及相应的形象产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的衍变历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话语格局的整体变动趋势.当前,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的主动建构入手,聚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文化建构与传播体系建设,以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为目标,谋求可持续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周星驰"小人物"电影的典型影片<少林足球>中主人公阿星和<小城畸人>中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母亲>中伊丽莎白·维拉德的形象分析,得出中西文化背景下,所折射的个人价值观及实现个人价值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在1950年出版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84年出版的<情人>和1991年出版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都描写了同一段情感故事中的同一个情人.但是,在三部作品中,情人却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种族身份.文章试图从形象学的角度探讨其形象变化不定背后的"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对他的解读和研究始终不衰,人们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在不断地思考和破解着鲁迅创造阿Q的秘密。包括粤教版在内的好几个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收入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各种教参对阿Q形象也进行着不同的解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阿Q的脚语来观照阿Q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拥有的"特产"知识的结构特征以及"特产"具有"信任型产品"的特征,使原产地形象的相关理论可以应用到"特产"的研究中,尤其是原产地形象的形成机制理论、原产地形象的作用机理理论、原产地形象的效应及调节变量的理论.未来可运用这些理论去进行"特产"的原产地形象效应存在性验证、认知机制的探索以及有关效应变量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产品形象是个整体,是产品整体概念中各层次形象的综合体现。产品整体形象从内部结构上看,是表层形象与深层形象、理性形象与感性形象的统一,塑造产品整体形象应重视创造产品特色和传播产品形象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寓言","重言"和"卮言"就是所谓的<庄子>"三言"."寓言"有寄托、寄寓的意思;"重言"一般理解为引重之言;"卮言"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述、去论说的话."三言"在<庄子>一书中不是简单地相加构成篇章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言"中那些充满奇特想象的故事是<庄子>一书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超乎寻常的想象,反差强烈的对比使形象与思辩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让读者有一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形象是一种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一个产业加快发展的步伐。针对福建茉莉花茶的行业背景和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特点,为尽快摆脱困境,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突破口之一就是开发和导入产品形象识别(PIS)战略,对此,本文分析福建茉莉花茶产品形象识别设计面临的三道门槛,接着提出相应的措施,最后提出了为有效提升福建茉莉花茶产品形象,企业有必要遵循的五大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的大量存在使蛇(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表象"。 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起源的分析,发现"人首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变,体现的原始人类的精神。从而认识到 在原始思维的内在结构中蛇的形象占有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