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标有刻度的 5 0ml注射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与化学课本以钟置、水槽等仪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相比较 ,有仪器简单易得、操作方便 ,能够从量的方面直接显示氧气含量等特点。装置如图。  步骤 :1 将套有胶皮管的注射器筒拉至 5 0ml处。装置图2 将胶皮管伸入水中吸水 ,调节针筒 ,使水充满前端细管恰好与注射器底部平齐。3 平放注射器 ,使前端细管中水进入注射器内 ,将针筒拉出 ,放入 1小粒 (约 0 0 6~ 0 0 7g)擦干水份的白磷 ,再将针筒固定在 5 0ml处。 (操作中注意不要将注射器中的水放出 )。如装置图直立注射器 ,用弹…  相似文献   

2.
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图1,注射器内留有一半体积的空气),打开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其下管口必须液封,慢慢推注射器的活塞,瓶内气压增大,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后水柱的液面不下降。再慢慢往外拉活塞  相似文献   

3.
此装置适用于验证HCl、NH_3等气体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亦可用于HCl与NH_3反应的演示实验。 操作方法(装置见图): 一、喷泉实验 用丫形管将收集满的两瓶气体连接,按图装置好。注意小注射器吸入水,用小块橡胶将针孔堵住,不宜太紧。打开弹簧夹b、c,使两瓶  相似文献   

4.
1 原理 N2+3H2铁触媒(→←)△2NH3 2 装置 (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3 操作 3.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在A、F中放入少量水,使水面浸没漏斗颈下端和导管口,打开弹簧夹c、d、e,关闭弹簧夹a、b,在E下部稍加热,若在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F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  相似文献   

5.
3 操作,3.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在A、F中放人少量水,使水面浸没漏斗颈下端和导管口,打开弹簧夹c、d、e,关闭弹簧夹a、b,在E下部稍加热,若在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F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  相似文献   

6.
1 氢气燃烧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P5 3页图 3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在玻璃导管口点燃 ,学生观察不到氢气燃烧火焰的真实颜色。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人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  增加的导管有 :金属导管 ,“Y”形管 ,橡胶管。 (见图 1)2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  初中化学P48页 ,图 3 3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检验操作不够方便。本人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以下改进 :(见图 2 )图 2  说明 :试管改用玻璃管 (截底试管即可 ) ,配上单孔橡皮塞 ,塞中插入中间连有橡胶管的玻璃管 ,夹上弹簧夹。检验O2 和H2 时 ,打开弹簧夹就…  相似文献   

7.
磷在氯气中燃烧湖北省仙桃中学(433000)陈铸1实验名称:磷在氯气中燃烧2实验目的:21认识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现象22了解五氯化磷与水反应的性质3实验装置图:4操作步骤41按装置图连接好各装置,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42在瓶...  相似文献   

8.
自制微型水电解器江苏省赣榆县九里中学(222112)李家亮微型水电解器已有不少人进行过制作、改进,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找出了更加简单的制作方法,如图1中装置:A是医用一次性注射器,B是干净的圆珠笔芯管,C是气门芯橡虎管,D是输液管上细针管,E是橡皮...  相似文献   

9.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若制取SO2、H2S则不需用酒精灯;2为收集装置。在1和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3中盛吸收液。4中盛水,3和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  相似文献   

10.
全套装置分为二部分:一是巧用注射器,形成密闭系统;二是巧用磁铁控制反应速度.第一部分:巧用注射器形成密闭系统(一)所需仪器、试剂二个铁架台,三个铁夹,二个注射器(其中一个去掉活塞),二支短试管,分液漏斗,丫型管,一个止水夹,一个大橡皮塞(与一注射器筒口径配套),一个小橡皮塞(与短试管配套),一根半米长的玻璃导管.液澳、苯、铁粉和小磁铁、大块磁铁.(二)制作(1)打孔:在大橡皮塞的正中央打三个等边的孔.根据大橡皮塞上二孔的位置,对应地在小橡皮塞上打上二孔(孔的口径与分液漏斗管和导管口配套).(2)弯…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装置             图 12 实验步骤与现象2 1 连接装置 ,并检查气密性。2 2 在三口瓶中装入 1 1ml干燥的苯和0 2 5g铁屑 ,分液漏斗中装入大约 5ml液溴 ,左边贮水瓶内盛装约 2 0ml水 ,右边干燥管中装入适量的碱石灰。2 3 关闭E夹 ,松开F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使液溴与苯、铁屑反应 ,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锥形瓶中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 ,大量白雾逐渐被干燥管内碱石灰吸收。2 4 待三口瓶中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 ,松开E夹 ,关闭F夹 ,此时水从左边贮水瓶沿导管倒吸于三口瓶中 ,可看到三口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12.
将大试管(如图)里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当水不再沸腾时,立即将注射器的尖嘴套入图中的胶管里。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观察到水又开始沸腾;向里推注射器的活塞,水又停止  相似文献   

13.
a.改进的装置如图1所示。b.实验步骤。①给图1中的A,B,C,D中分别装入水、浸没过四氯化碳的棉花、滴有几滴2%硝酸银溶液的蒸馏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在自制的弯嘴滴管中加入0.5g还原铁粉,关闭止水夹m。③向烧瓶里倒入3mL苯,用自制的长尖嘴滴管吸取液溴1mL,将滴管插入到苯的液面下缓慢图1改进的装置溴、苯混合液浸有CCl4棉花铁粉mnABCD地放出,用后的滴管放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④立即在烧瓶上塞紧橡皮塞并轻轻振荡,使苯和溴混匀。然后按图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m,n。⑤挤压弯嘴滴管胶头,将铁粉吹…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装置图所示。装置图2 实验操作2 1 在大试管中装好Zn粒 ,在U型管中装好还原铁粉。按图所示 ,在分液漏斗中分别装好稀硫酸、煮沸过的NaOH溶液 ,并让分液漏斗下端充满NaOH溶液。在U型管中加入煮沸过的稀硫酸至液观C。2 2 打开弹簧夹A、B。打开装稀H2 SO4的分液漏斗的活塞 ,让H2 通过整套装置 1分钟。 (可在B处尖嘴导管口点燃H2 验纯 )2 3 夹上A、B夹 ,放入适量NaOH溶液至液面D处 ,观察。2 4 拆下U型管上的双孔塞 ,观察。3 改进后的优点3 1 实验现象明显。如不拆下双孔塞 ,…  相似文献   

15.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运用这一知识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给做口圆底烧瓶加热,使其中的水沸腾如图a.然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推动活塞向瓶内压气,看到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b.将图a中酒精灯撤去,水就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烧杯中的水又重新沸用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由于压气,b图中水面上气压增大了,水的沸点也就升高了,水就停止沸尽了.反之,由于抽气,C图中水面上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就降低,当水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实验很多刊物都有设计 ,我们在教学中也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现将该方法介绍出来 ,与诸位老师探讨。1 实验装置2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圆底烧瓶 (2 5 0mL)盛满水 ,插入双孔橡皮塞 ,塞紧瓶口 ,关紧两个止水夹 ,倒置在铁架台上。玻璃导管 1放在一个空烧杯 (2 0 0mL)里。(2 )一氧化氮的制取和收集用铜片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 ,导管 2与一氧化氮发生装置相连 ,打开止水夹 1、2 ,产生的一氧化氮通过导管 2进入烧瓶 ,随着一…  相似文献   

17.
<正>要点提炼要点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要点2: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2)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2)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1)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第一册“液体对压强的传递”一节里,通过一个壁上有小孔的空心球装水加压的演示,得以“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的结论。这是帕斯卡定律的基础。液体传递的为什么是压强而不是压力,课本没有作过多的阐述。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印象是不深的,往往还错误地认为液体跟固体一样传递的也是压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我在讲授这节教材时,增加了一个如下的演示:将一个20毫升的不装针头的注射器吸进一些水,让出水口朝下,夹装在铁架台上;将另一个100毫升的注射器也吸进一些水,水的高度跟上一个注射器所装的水的高度大致相等,把它同样夹装在另一个铁架台上。然后两只手各拿一只500克重的砝码,同时放在注射器的两个活塞上。可以看到。小注射器喷出的水比较急,大注射器喷出的水比较缓。比较两个注射器喷出的水的急缓,可以知道传递到小注射器针孔处的压强较大,传递到大注射器针孔处的压强较小。因为大小注射器活塞所受的压  相似文献   

19.
谢京光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排水法制氧气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撤去酒精灯。原因解释为:避免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1)另外,有关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原因解释为:避免灼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图2)据此,我展示用碳还原氧化铜并检测产物的装置。(图3)提问:这个实验怎样停止?学生们互相讨论。稍后请学生代表总结:1.若先把导管移出烧杯,则灼热的铜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实验失败。2.…  相似文献   

20.
一、制取二氧化碳气体1 实验装置如图(1)。2 操作步骤 :①在一U形管右侧配一带导管的橡皮塞 ,并在导管上安一止水夹 ;②在破底试管内加入几小块石灰石 ,在U形管内注入稀盐酸 ,使之离开小试管底部 ;③在U形管左侧配一带气囊的胶塞 ,打开右侧止水夹 ,挤压气囊 ,使稀盐酸上升 ,与破底试管内的石灰石反应。待气体收集满后 ,松开气囊 ,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断反应 ,夹好止水夹。3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 +H2O此法可用于H2 、H2S、C2H2 等气体的制取。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 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