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侃 《出版参考》2006,(8S):16-16
我们经常从贵刊以及其他刊物上刊登的书讯、书评中获得图书出版信息,了解一些图书的内容和特色,书评,书讯为广大读者选购图书提供了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绝大多数书讯都不介绍图书价格。这样,读者如果想购买图书麻烦甚多。  相似文献   

2.
图书分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扬 《出版经济》2004,(6):31-32
图书分类对书店,特别是大型书店来说,实务操作意义重大,产品管理的所有流程,都与图书分类息息相关.对读者来说,选购图书的指南针往往就是图书分类. 长期以来,零售书店的图书分类主要参照图书馆建立的图书分类体系.这种分类自有它的合理性,然而在图书零售市场上,大多数读者不可能了解深奥的图书馆分类体系.鉴于这种情况下,多数书店都在有意识地进行图书馆分类方法的调整,使卖场中的图书分类更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图书馆2012—2014年外借的X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西文图书从流通/采访比、流通/馆藏比、读者对象、题名、作者、分类、主题、出版社、出版年等分析能够发现读者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为采访人员选购该类图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了解辞书出版现状的一个简单、便捷途径,是直接到书店查阅在架销售的图书.书店未能采购某部辞书或者某部辞书已经售罄的情形.当然会使调查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辞书出版信息.但于目标定位为了解辞书出版线索、辞书畅销与滞销行情、辞书出版选题格局与侧重面等的随机调查而言,借助对上架辞书的观察,仍是现实、有效的手段.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涵芬楼书店等设有辞书专柜,其在架辞书对辞书出版、销售的现状具有代表性,同时能为新出辞书的选题设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依照王力先生《我理想的字典》的基本构想打造出来的,由王力先生本人及其六位大弟子共同完成。该字典在体例和音义的处理安排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词义的概括性、系统性、时代性明显增强,又特设"部首总论"、"辨析"、"同源字"、"备考"、"按语"等创新项目,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通过策划和加工这部辞书,编辑的经验体会是:抓住好选题,并与作者共同制定出优良的体例,是编辑辞书的首要任务;邀请一流学者专家加入编写,组建优秀的作者队伍,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编辑应当与作者精诚合作、同舟共济,不可坐等。  相似文献   

7.
综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词典及其在各种场合中关于辞书的一些言论,可将其辞书编纂思想概括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他主张主编应时时考虑:想编的辞书准备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要为读者编纂什么样的辞书,怎样编纂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吕叔湘先生的辞书编纂思想对每一位辞书编纂者,甚至报刊主编的工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谈辞书编辑的十项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同志认为,辞书也是图书,所以凡是图书编辑就都可以编辑辞书,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辞书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是以条目为单元,按一定方式编排和检索的工具书,形式包括字典、辞典和百科全书.由于辞书的编纂具有自身的规律,所以辞书编辑工作也就不同于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辞书编辑除具备一般编辑人员应有的各项思想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编辑不具备这种基本素质,可以肯定他是编不好辞书的.那么一个辞书编辑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国辞书编纂史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而《辞源》及其修订,更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初版《辞源》(1915年),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修订本《辞源》(1979~1983年),则是我国有史以来体例最完备、品位最高的大型古汉语辞书。因而,在中外学术界享有广泛的盛誉。世无完人,金无足赤。《辞源》及其修订本,当然也不例  相似文献   

10.
店铺几招     
书店作为读者购书的场所,也和超市同样,只有整体布局宽敞明亮,陈列图书集中方便,品种门类齐全,选购便捷迅速,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把大量的读者请进来.作为集古今中外文化、文明的窗口,有一套让读者满意的办法,多种销售前卫模式,必将收到全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读者自主选购与新书阅览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读者自主选购新书阅览室,就是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合作,图书由采访人员不定期到书商处选择近期出版新书,经过查重和加装磁条后,在图书馆开设新书展示阅览室,供读者阅览、外借的读者自主选购的方法.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改变了传统采编流程,消除了图书加工所带来的时差,有效发挥了经费效益,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收藏质量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陈芳园 《图书馆》1989,(3):47-48
我们农业学校的图书资料工作应该主动地为教学、科研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利用率。一、合理选购书刊资料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形成了农业科技书刊资料的广博性、分散性、时间性和地域性,选购时应综合各专业、各学科有代表性读者的意见,根据本校规模、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一辞书是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基础性工程!因为:(1)辞书是读者群最广的图书———从接受扫盲者到院士都需要用辞书。(2)辞书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书———一个人从开始认字到不再看书为止,都需要用辞书。(3)辞书是求知的重要桥梁———学习任何一门文化、科技知识和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辞书是词条的集合体,体例是词条写作的形式规范。正确的科学知识内容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表达,众多的词条需要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格局。从全书来看,体例是总的编写格式;从每一个词条来说,它又是文字的组织形式。说得更具体一点,辞书的体例应该包括(1)词目的选收和定名,(2)释文的范围和编写顺序,(3)文字的风格,(4)一般的技术规格如纪年、引文、外文、别称、参见、数字、标点、插图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国古代辞书中分别采撷字书《说文解字》和辞书《尔雅》两部古代颇具代表性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从其编著、内容、体例、功用等方面加以介绍,同时对两部书的影响力加以评价,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重要辞书的编撰与发展的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中国出版业与世界出版业的接轨,都需要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读者有一个清晰、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本文所做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衡量一部辞书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两点: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一点说,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词条释义的准确精练、编排体例的严谨合理等方面。而实用性则主要体现在查阅便捷、检索功能完善等方面。如能达到上述指标,应该算是合格的辞书。反之,就是不合格的辞书。我认为,《中国散文大辞典》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上都达到了现代辞书的合格水平,而且还是一部学术含量较高的优质辞书。一、它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散文的大型专科辞书,既具开创意义,又具总结性质。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千年来散文创作废续不辍,散文园地里始终是繁花似锦…  相似文献   

18.
图书与审美     
《出版视野》2006,(1):40-40
读者的选购图书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寻找能够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过程。只有当一本书中的“美”完全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时,读者才会买下这本书。  相似文献   

19.
辞书的装帧设计和一般图书的装帧设计有共性的一面,即根据书籍不同内容、不同读者对象的需要和爱好进行辞书的装帧设计,封面的形式服从于辞书的内容。从内容出发挖掘视觉形象,加以艺术概括使读者感到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的享受和美的联想。辞书的装帧设计又有它的特性。设计者在反复阅读辞书内容的感受基础上,反复琢磨,深入思索。首先了解辞书不同的种类和用途,如汉语字典、词典、外语词典、词汇,科学技术词典、百科全书以及年鉴、手册、年表、指南、目录、提要、类书、索引等古今中外常用工具书。根据辞书的内容和种类寻求辞书装帧设计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辞书是图书中较为特殊的一类,除了与其他各种图书编辑工作相同的共性之外,根据辞书呈现知识的特点和为尽量方便读者使用,辞书的编辑工作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文章根据辞书学理论并结合工作实践,从词目审核、释文加工、注意处理交叉、辞书的排检工作等方面对辞书编辑工作的一些特殊之处加以论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