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大经典战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3,(6):22-25
这是1969年以来,削球选手第一次进入决赛。朱世赫以往取得过不错的战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世界排名比较低,没有得到韩国队的重视。这次比赛他发挥得非常出色,一路过关斩将,说明他具备了很强的实力。削球打法各国都比较少,包括中国,对朱世赫的研究也比较少,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很正常。  相似文献   

2.
陈洁 《乒乓世界》2003,(8):60-61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世乒赛上,韩国削球手朱世赫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了斯米尔诺夫、李静、庄智渊、马林和格林卡等众多高手闯入决赛。尽管最后败在了施拉格的拍下,但是在当今孤圈球满天飞的世界乒坛,朱世赫的胜利无疑给了削球打法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削球打法的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下降,由此造成应对削球的训练质量不高,内容不够全面丰富,“以快制快”忽略了打削球最需要的节奏。在世乒赛中我国快攻运动员就显得不适应,缺乏对策,在关键时刻吃了苦头,摔了大跤。而男单冠军奥地利选手施拉格在决赛中对朱世赫,就显得一招一式很有章法。  相似文献   

4.
朱世赫与陈卫星都进入了8强,但两人的打法有所不同。朱世赫反手削球旋转变化很强,削得稳,他反手的胶皮比长胶要稍微短一点,但削过去的球很下沉。正手抢拉比较凶狠,力量也大,中台的反拉能力很强。以前丁松有这种球,但是丁松的削球功底和稳健性没有朱世赫好。陈卫星还是以前中国运动员的削球打法,突出了正手中台反拉技术和前两板的抢攻技术。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削球运动员只有侯英超,与朱世赫有点相似,他打欧洲选手也有胜绩,正手的抢攻和反拉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削球的稳健性还不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5.
名将赏析     
《乒乓世界》2014,(2):84-85
转换中间与两边 本篇我们通过张继科与朱世赫的一组回合,为大家介绍—些与削球对战的常用方法,图中展现了—套非常典型的“拉中间冲两边”战术。高水平削球运动员是不怕对方单独冲拉他两边大角度的,尤其像朱世赫这样有能力的选手,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第47届世乒赛削球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进行分析,并与第42、43届世乒赛2位削球选手的技战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削球选手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意识不强,在前4板的争夺中,得分能力明显下降;削球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以及削球选手主动进攻的意识和能力,比第42、43届世乒赛有了很大提高;全面型的削球打法是削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2,(3):106-107
在前两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削中反攻”套路最终都是在近台完成击球动作。而对于削球选手而言,“由守转攻”的范围不仅只局限于近台。只要对方的拉冲质量不高,或是在自己比较理想的击球范围之内,削球选手完全可以利用正手反拉弧圈球的方式向对手还击。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削球运动员(如丁松、朱世赫、陈卫星、侯英超等)都具有相当出众的反拉技术,其正手实力完全能够与许多攻球选手相媲美。尤其是在实战中,  相似文献   

8.
朱世赫.23岁.右手横握球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削中反攻型打法。巴黎世乒赛之前,世界排名61位、亚洲排名28位、韩国排名第5位。将朱世赫对马林、格林卡、施拉格的三场比赛在削球与攻球的使用比例、命中率、得分率、失分率、全场技术的得分与失分比、进攻与防守、削球与攻球互相转换技术方面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     
G846.2对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朱世赫削攻打法的分析=Analysis of Zhu Shihe's chop attacking in the 47thWTT[刊,中,A]/张博(沈阳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学院.-2003,22(4).-103-104表2参2(SJ)乒乓球//世界锦标赛//47届//朱世赫//战术//分析 随着"大球时代"的到来、新赛制的出台,乒乓球比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球的质量、体积的改变引发了速度、旋转等一系列的变化,也改变了比赛的节奏,这些变化使得一种濒临灭绝的打法--削攻,重新回到乒乓世界的百花园中。通过对2003年47届世乒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四分之一决赛、二分之一决赛的技术统计,分析了削攻打法回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4,(2):82-83
削球选手在比赛中不能只单纯依靠稳削,还需要更多的进攻手段去干扰对方,否则局面会很被动。朱世赫的反攻能力很强,正反手的进攻技术部具备相当的杀伤力。本篇分别展现了朱世赫削后正手中远台反拉和反手上步弹击技术,这两板球相比于上组图的处理中路追身球,难度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3,(10):15-15
2003年8月6日17时许,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陕西银河国梁客场挑战四川升和的比赛进行到第三场,丁松和朱世赫上陈。随着天空中响起的滚滚雷声,丁松第一个发球即失误,当朱世赫刚刚以3:1领先时,又一处雷声炸起,南充体育馆立刻陷入一片黑暗——停电迫使比赛暂停了近8分钟,四川电视台的现场转播也被迫中断,让坐在电视机前翘首期盼削球大战的球迷们空等一场。  相似文献   

12.
削球打法在男运动员中是很难立足的,但朱世赫凭借超强的毅力和天赋,多年来一直稳坐男子乒坛削球手的头把交椅,并仍然活跃在顶级世界大赛中,向世人证明了他所具备的韧性和实力。本期名将赏析,我们将向大家展现朱世赫的突出技艺,并通过他延伸到世界级的攻削对决,领略两种打法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13.
浅谈乒乓球削球打法的出路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为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并取得辉煌成绩的削球打法,近几年到2002年由于弧圈球打法的冲击,导致了 使用这种打法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从回顾削球打法的历史开始,从正返两方面探讨培养削球打法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 对削球打法的发展方向与应用采取的措施提些分析看法,但随着"大球时代"的到来,新赛制的出台,乒乓球比赛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球的质量,体积极的发变引发了速度、旋转等一系列的变化,同时改变了比赛的节奏,这些变化的出现 使得一种频临灭绝的打法一消攻,重新再回到乒乓世界的百花园中。同时通过2003年47届世乒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的 技术统计分析打法。  相似文献   

14.
八分之一决赛柳承敏4比1凯恩(6.9.9.一9,4)哈坎松4比0尹载荣{4.7.7.9)朱世赫4比3陈卫星(9.一11.一9.7。一8.6,6)科贝尔4比O施拉格(13,7,8.5)萨姆索诺夫4比2吴尚垠(一9.9,一8,9.6.4)弗朗兹4比1J·P·塞弗(4.6。4.一11.8)蒋澎龙4比3卡尔松c 9,9,一10,6,一5,一7,7)庄智渊4比2瓦尔德内尔(一9,7,4.一11.8。9)四分之一决赛柳承敏4比1哈坎松(12,8.9.一9。2l朱世赫4比1科贝尔l 10,5.一7,5,7)萨姆索诺夫4比1弗朗兹(7.一9,13.11.9)庄智渊4比0蒋澎龙(8,9.11,9)半决赛柳承敏4比2朱世赫(8。5.一7.6,一6,6)庄智渊4比1萨姆索诺夫(5.一8,”,11,7)决赛柳承…  相似文献   

15.
陈洁  赵晖 《乒乓世界》2001,(10):13-13
在大运会乒乓球男团半决赛中,韩国队2比3惜败于中国台北队,但削球选手朱世赫表现出众,战胜了蒋澎龙和庄智渊两员大将。在单项比赛中,他和朴相俊一削一攻的组合还获得了男双亚军。  相似文献   

16.
成绩     
《乒乓世界》2009,(10):75-75
韩国公开赛8月19-23日首尔 男单 1/4决赛 王皓(中)4比0陈卫星(奥地利)(4.6,7,2)郝帅(中)4比1梅兹(丹麦)(-10,11,6,10,9)奥恰洛夫(德)4比2鲍姆(德)(9,-9,9,6,-6,11)水谷隼(日)4比3朱世赫(韩)(9,-4,-11,6,7,-3,9)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蝴蝶以"朱世赫"命名的削球板终于上市了。如果只听敲击的声音、看木层结构,它更像是一支弧圈板,实际使用中的攻球威力也不可小觑,但板面上的印字和大号的拍面,明确无误地告诉你,这是一支削中反攻型球板。与本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世界优秀乒乓球削球运动员攻球技术和削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的统计与分析,目的是寻求削球选手制胜的规律,从而对我国削球选手的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男子单打1/8决赛马林4:2吴尚垠(一2.9,4,4。一8,4)庄智渊4:2柳承敏(一3,一8,10,8,6,4)刘国正4:2普里莫拉茨(一8,6.2.一8,5.3)朱世赫4:2帕维尔卡【一13,7,7.一7,7.6)陈IE4:2萨姆索诺夫(9,一7。8,11。一9,11】格林卡4:O斯米尔诺夫(6,9,5,7)王皓4:0罗斯科夫(8,5.8.9)王励勤4:2布拉什奇克(一9.5,8,9,一10,8 J1/4决赛马林4:2庄智渊(8,10,9.一7,一6,6)刘国正4:1朱世赫(4,8,一6,6,7j陈Ia4:3格林卡(一5。7.一7.5。一9,9,9)王励勤4:2王皓f一13.8,17,一2.5。7)半决赛马林4:2刘国正(8,4,一8。8。一9.3)王励勤4:1陈王己(6.一13,6.7,4 J决赛王励勤4: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3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在四分之一决赛、二分之一决赛、决赛中的反拉弧圈球技术统计、分析,思考作为一名削球手尚且能有如此强大的反拉弧圈球的能力,而作为进攻型弧圈球打法的众多中国乃至世界乒坛顶级高手在反拉弧圈球技术环节仍有欠缺,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作为今后教学、训练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