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婴世界》2011,(9):104-105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新称谓,比喻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日寸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你是“直升机父母”吗?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成了“直升机父母”?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蹦寺孩子呢?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成都一高校在学生中推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让学生体味父母无私的爱,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笔者深为此举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3.
新锐词汇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把某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机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  相似文献   

4.
邢强  刘毅 《教师博览》2021,(5):70-72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当许多中国家长为过度保护孩子而宠出脆弱的“温室花朵”自责时,西方国家的家长也在为同样的问题发愁. 帮孩子铲除一切障碍的“割草机父母”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过去,美国人把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父母称为“直升机父母”,如今“割草机父母”(为孩子铲除可能面对的一切障碍的父...  相似文献   

5.
新词释义     
1直升机父母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美国校园里流行的一个新词。把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叫做“直升机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校的感恩教育如何从感恩父母师长提升到感恩国家社会这一高度,一种“智力投资教育”活动通过算账,算出了大学生国家社会对他的智力投资额、家庭的教育投资额和受教育者机会成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这一活动中突出了“明德育人”、“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职能,实现了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一)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高校的逐步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高校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发展,大学生“包工作”的现象已不存在,而现实中适合自己的岗位又相对减少,毕业后出路在何方,将是大学生四年中一直考虑的问题,他们从入校到毕业前,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一些技能平平,无社会背景,家境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二)来自家庭的压力有些大学生因为父母下岗面临消费带来的压力,有些学生则因为父母下岗,整日忧心忡忡,他们的压力更多的来自成人感受,…  相似文献   

8.
专业选择权是大学生“受教育权”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存在诸多障碍,需家庭、高校、社会共同努力,完善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各项制度、政策,有效保障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文章探讨了现阶段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即树立正确的人身价值观,家长、教师正确引导,加强学生专业宣传教育,以“兴趣”为先,地方高校完善转专业制度,以促进大学生合理、自由地选择专业.  相似文献   

9.
邵瑜 《海外英语》2012,(5):46-46
直升机父母,顾名恩义,就是那些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孩子一举一动的父母。中国可以说是个“直升机父母”的超级大国。这不,本文小作者的父母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时钦 《成长》2005,(5):61-61
某高校每年会给新生上一堂“算账课”,让他们算一算自己每天的花费,同时也了解一下父母为这些共费所付出的艰辛。据悉,很多学生一天的花销是父母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生活费。一些此前大手大脚的学生“算账”之后禁不住失声痛哭。在举家艰难供养一个大学生的今天,除表面的金钱外,我们还能看到更多什么呢?父母、子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美国在中小学阶段非常重视学生家长参与的作用,学生家长被视为学校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许多学校主动邀请家长监督并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等项工作,特别是1974年颁布的《家庭教育权与隐私权法案》(FERPA)更进一步从法律上强化了学生与家长的权利。然而近年来,家长参与的热情蔓延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若自己的在校子女一遇到点儿挫折或困惑,家长们便立刻出现在大学校园或与学校相关部门打电话直接过问,甚至横加干涉学校管理事务。从而表现出种种过度的参与行为。因而,人们风趣的称之为“直升机父母”。  相似文献   

12.
试验     
《班主任之友》2004,(7):61-61
★浙江省德清县近百所学校制订《学生孝敬常规》,印发《孝敬实践笔记》,并通过评选“孝心娃娃”等活动,把特色德育教育引向深入。同时,德清县还把道德教育从学校向家庭、社区延伸。许多学校开设的孝敬课,不仅让青少年读故事、集格言、学礼仪,还要求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为老人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要关心家长的身体,遇到家长生病,要像家长关心自己一样”;“要体贴家长的辛苦,主动为家长做些家务”;“不要只顾自己,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家长吃”……这些“条款”就是大河区华成小学学生与父母签订的《孝敬教育协议书》中的内容。华成小…  相似文献   

13.
王捷 《生活教育》2014,(21):14-14
学术抄袭,利用教学和论文指导机会“潜规则”女大学生,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消费“钱包”,索要学生或家长的财物,在招生、考试、推优和保研中徇私舞弊等等,这些高校师德问题,使得高校风气每况愈下,原本风清气正的高校变成了名利场、物质与欲望的交易所。令人焦虑。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沟通     
一、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日益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对家长的逆反心理逐渐增强。尤其到了初三,面临毕业,学生的升学压力很大,但他们大多不愿向父母倾诉内心的苦恼。有时父母管得多了,他们就显得极不耐烦,甚至跟父母争吵、发火。一些家长也因难与孩子沟通而深感苦恼。为了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也让父母了解学生的思想,彼此沟通,促使学生把父母的爱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毕业升学的挑战,我设计了一个以“心灵的沟通”为主题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和家长互写一封信,在…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退步、考试作弊、课下打架、损坏公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停止学生上课,命令学生回去叫家长,否则不谁进教室。无奈,学生只好硬着头皮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检查、认错,遭到一番“教育”后,才能返回课堂。 逼着学生“叫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 一、逼学生“叫家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管我,让家长管,这比打我骂我还难受,让我今后怎么见人?”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犯了错为什么罚我父母到校,教训我家  相似文献   

16.
斯盖莱家长和教师协会向学生父母提供学校事件、大事记、要求和需要等信息,从而为父母和学校服务。这种信息主要通过“斯盖莱人”——家长通讯,分别邮寄到所有学生的家庭。“斯盖莱人”向父母提供学校主要事件的时间安排和关于纪律,出勤规定,毕业要求,升学和获取奖金的机会,测验要求,学生活动等信息。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模仿父母笔迹签字,有的改写考卷分数,有的干脆丢失试卷。“家长签字”失去了“光泽”,于是,我便在班内举行了一次以“家长签字好不好”为主题的辩论会,学生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价值观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该研究以安徽地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调查内容,基于12所安徽高校、850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检验分析得到,城乡、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学历、区域是影响安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且安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以上五个要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基于反馈控制原理,构建“安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模型”,以提升安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中国德育》2004,(12):34-35
不久前,有学校对全校60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最害怕老师说的话”一栏里,“明天开家长会”排在第3位。为什么学生这样怕开家长会?因为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老师在家长面前对他们进行的批斗会、揭短会、告状会,往往父母开完家长会后要对他们实行“秋后算帐”,所以他们不敢、甚至不愿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通知家长、以种种借口说家长没空来、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一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有这样一位素质挺不错的女大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颇为自信地向用人单位递上一份自荐材料,不料对方却委婉而坚定地答复道:“我们不想吸收父母保驾求职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