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语言学,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它是由美国的著名学者帕尔默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就是通过语言学作为基础,对人类的文化以及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美国学者帕尔默所创建的文化语言学注重的是它的认知性以及意象性.在这们学科当中,认为语言的交际也是人类所认知的活动,并且将已有的语言学中的核心内容应用到分析语篇的分析中来,将语篇构建出来.  相似文献   

2.
众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为语篇研究,特别是语篇连贯性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由加利·帕尔默创建的文化语言学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将语言、文化和认知整合以语篇研究为主要内容,将图式理论运用其中,构建语篇情节,挖掘其中的认知性和文化因素,为语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期望可以通过这种人类学语言文化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的合成理论,在当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中遇到的语言现象时,做出有解释力的分析。该文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苏轼《江城子(记梦)》许渊冲,杨宪益和伯顿·华兹生的英译本为例进行语篇情节分析,并对其译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菲 《海外英语》2014,(18):121-122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期望可以通过这种人类学语言文化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的合成理论,在当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中遇到的语言现象时,做出有解释力的分析。该文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苏轼《江城子(记梦)》许渊冲,杨宪益和伯顿·华兹生的英译本为例进行语篇情节分析,并对其译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言学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图式"和"意象"应用到语篇分析上构建语篇情节,更新了认知、语言和文化的理论框架。本文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构建语篇能力的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以求构筑一个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语篇情节为切入点,《钗头凤》两个英译本为分析对象,探讨语篇情节对汉语爱情古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解释入手探讨有关语言学家对认知与连贯的关苯的看法,进而分析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并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认知语言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语篇的连贯性,连贯是一个独立于认知(心智)的概念,而不是认知(心智)的副产品。认知(心智)只能算是解释连贯的一个角度或因素。  相似文献   

8.
柴霞 《考试周刊》2012,(6):76-76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强调语言与现实的联系。本文从认知的角度,以语篇象似性理论为指导.对新视野教材中的语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篇的连贯性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各派必须讨论的问题,基于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对语篇的分析的独到见解又给这一门科学注入了新的知识。本文在心智连贯性的本质上,从动态认知过程、认知语境下的双向体验和认知隐喻等方面阐述语篇连贯在认知方面的形成机制以及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提出了语篇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译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移植的过程的观点。本文探讨了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重视的是语篇分析和语用意义,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即在英汉不同文化背后所折射出的不同方面对语篇翻译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隐喻的翻译不仅涉及概念的理解,也涉及原文和译文文化意象转换。英文经济语篇中含有许多隐喻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对英文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翻译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我们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从而促进英文经济语篇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意义。他丰富与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加以整合,构建了一种能够更好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文化语言学。通过评析帕尔默在其文化语言学中对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进行整合的动因、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人类语言学情结、认知系统及其核心概念,可从中得到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商务英语听说语篇视作表达意义的系统和资源,认为其语篇、语言特点由其所要实现的功能决定的,商务英语听说语篇也有其三大纯理功能。实践证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分析商务英语听说语篇有利于较好地揭示语篇特点并解释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语言学是一种语篇分析方法,对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和分析隐藏于其中的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以便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批评语言学的语言分析是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方法论基础的.以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从新闻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选择两个方面对所选取的美国新闻报道作简要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可以说明美国是如...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世界观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体验论是当今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派的语言哲学思想。文献中已有很多人讨论过洪堡特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影响。关于洪堡特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还讨论不多。本文从语言的统一性和创造性、语言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语言的语义取向和文化功能以及语言对比研究四个方面对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论逐一作以比较,发现认知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同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两门新兴学科。着重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在其理论研究中对认知语言学的吸纳、修正与重组,从而使认知语言学家从文化性认知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语言,也使语言人类学家从认知科学的维度来审视语言和文化,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隐喻具有建构语篇主题的功能。相对于从文学修辞手段的角度探讨隐喻主题建构的功能而言,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有较强的说服力。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通过分析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中"人"隐喻和作品主题的关系,说明隐喻对于语篇主题建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语言学中,有两种研究语言的倾向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一是对语言和言语中某些具体现象的研究;二是跟其他以人的言语──思维活动为对象的科学的协力合作。话语语言学则是这两种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俄语话语语言学同其他语言的话语研究相比在手段、方法等方面均有许多独到之处,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俄语话语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向读者勾画出了俄语话语语言学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