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要积极营造利于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相互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宋恋春 《考试周刊》2013,(86):29-29
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不只是教授语言知识的学科.更是熏陶人的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师生之间应在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育指向学生完整而独特的精神世界,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音乐”文化活动,营造师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彼此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因此说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生物的特殊产物.是课堂教学的特殊催化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富有情趣的教学.不仅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也可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语文是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11.
苏碧进 《教育艺术》2009,(11):13-13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相似文献   

12.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跳跃的时候,知识就会融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中"。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堂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双方心灵产生碰撞,确立学生的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彼此情感交流互动的基础上,让语文教学能理之达心,听之顺耳,知之入脑,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既然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如此重要作用。那么应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3.
芮学锋 《考试周刊》2012,(79):29-29
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心灵的交流,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的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员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提问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情感与价值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孙校青  王烨 《陕西教育》2003,(10):23-23
一、课程目标具有多维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知识内容的学习,而且指向知识的探究过程,指向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指向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指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综合为三个方面:能力、情感、知识。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不只是知识一个维度,还有情感、能力多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倾力注重科学技术最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注重资本的积累与占有,注重个人财富的创造与增加,而对人自身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关怀等方面有所淡化,致使人文精神一度严重失落。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正>必须对少年进行深入细致而又合理的情感教育。这种教育取决于少年精神生活中的知识、训练和智力发展这三者所起的作用。世界上没有比对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训练更为困难和紧张的劳动。只有当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高度的情感素养,这种劳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扎实的情感基础,连一般的正常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恢弘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其深远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学科的性质要求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其实质是思想情感在审美愉悦中的碰撞、交流与生成,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知识素养艺术而深广地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倾力注重科学技术最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注重资本的积累与占有,注重个人财富的创造与增加,而对人自身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关怀等方面有所淡化,致使人文精神一度严重失落.  相似文献   

20.
缪栋英 《考试周刊》2012,(62):61-61
语文教学应渗透情感。当作者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三者沟通融合,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