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凤坡 《军事记者》2004,(10):60-60
作为部队报道员.要有一双多棱镜般的眼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从中发现不同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2.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3.
新闻暗访报道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媒体中广泛应用,但很多记运用此方法采访心存疑虑,压力很大,担忧甚多。记到底有没有新闻暗访的权利?在新闻暗访报道中记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面对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现实生活,哪一件是值得去写的,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哪一篇是值得见报的新闻稿件,这是记、编辑经常面临的问题。本试图从理性的高度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对于编辑、记如何挖掘一件事实中的新闻价值?作提出: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根底;二是要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三是要精通业务;四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会精灵许多。一个亮眼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抢得先机。成语说"画龙点睛",鲁迅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闻记,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新闻?如何从一般性的新闻报道事实中挖掘出新闻深层的内涵?如何不仅能把握新闻事态的现在,更能预测事件的走向及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记达到超乎寻常人所不具备的新闻敏感的“三重境界”,即新闻的发现力、新闻的挖掘力和新闻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要在别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掘出新闻来,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就要记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讲就是要培养提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的特殊思维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能力,这样才会做一个有创造性,突破性成绩的记。  相似文献   

8.
唐楠 《军事记者》2004,(11):31-31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构成新闻的因素的总和,因此,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客观存在要体现在新闻之中,又同新闻工作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一名记要想使自己的日常采访工作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即在众多记对同一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时,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来,就必须下一番苦功,磨练出一双敏锐的慧眼,把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好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就是一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视角的记,对一些看似平常的“旧闻”冶炼成新闻的过程。“冶炼”就是对所报道的事件选准独特的视角,将其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开掘出来。  相似文献   

9.
王芳 《新闻采编》2007,(5):27-28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去观察,要心里想着群众,更要深入基层,基层有采访不完的线索,写不完的稿子,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内容丰富、角度新颖的文章。同时,也要用眼睛“写”新闻,要学会拎出“新闻眼”。  相似文献   

10.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传媒是一种经营影响力的产业:尽管现在的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但真正能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媒体,却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媒体:而媒体要有影响力,首先就要有一批有影响力的编辑记,要能够写出不仅有信息、还有观点、更有价值的新闻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它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哪些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做为一名新闻记,既要有新闻敏感性,学会抓新闻的本领,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通过纷繁的新闻现象找出最本质的东西。二比较起来,后比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代,采写硬件日益先进,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新闻采写的基本功,对提高采写新闻者的素质,很有益处。新闻采写基本功之一是敏锐的观察力。要把自己的一双眼睛炼成"慧眼"。采写者的眼睛要如同"广角镜",善于观六路、听八方,将大千世界尽收眼底;要如同"过滤镜",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辨别事物的真伪,发现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如同"显微镜",能够探幽索微、知微见著,观一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产生新闻的基本手段,是记最基本的职业活动。从每一条新闻产生的过程来看,都必须经过采访、写作与制作这两道工序。因此,有采访才会有新闻,新闻是记采访活动的结晶。记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正确运用公关人  相似文献   

15.
陶明 《新闻知识》2004,(2):45-46
作为一名摄影记,不仅要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敏感的心,更要有记职业所需要的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速度。我到新华社十余年的最大体会就是每一张新闻照片绝对是马不停蹄跑出来的,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拍的照片还不够多。尽管新华社没有自己的强势媒体,但只要你的照片拍得好,新闻抓得  相似文献   

16.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记的思想。可以说,记的思想决定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强,而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弱,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的差别,即在于记有没有思想或说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思想深度的记,他对新闻就敏感,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他就能够及时发现,或说在他人眼里不是新闻的新闻,在他的眼里就成为了很好的新闻。同样,在有的记眼里是新闻的新闻,在有思想的记眼里或许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中,摄影记欲将新闻事件通过镜头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那么就必须抓拍新闻事件的特征即发挥摄影特写的独特作用。摄影特写在新闻摄影学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摄影记在拍摄时,抓住最富有特征、最能感动人的情节加以表现。从一个人物身上或一件事物中,选择它以简练的手法,舍弃题材中一切次要的、从属的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部分,从而更集中、更细致、更突出地表明主题。另一种则是摄影报道的一种手法,是摄影构图学上景别的一种。摄影记在拍摄取景时,用近距拍摄或用长焦距镜头远拍的方法,让主体局部充满画面,  相似文献   

18.
风雷激荡,沧海桑田,在这样一个资讯铺天盖地,新闻无时不在发生的大千世界里,要想做一名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独树一帜,风口浪尖上推波逐浪的新闻记者,就应该有一双机警、灵活、锐利的眼睛,既能纵贯万物巨变,又能明察秋毫,对于新闻事实,一眼就能看准,很快就能抓住。观察能力的强弱,标志着一个记者业务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9.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20.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新闻记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要求和呼声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记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记的言行是人民使的言行。因此,新闻记更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心于党,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