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池欢 《考试周刊》2010,(30):37-38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原文的语域,要把握原文中语域三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实现原文语域向译文语域的移植,实现语域的对等。语域的对等可以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高英 《海外英语》2011,(3):139-141
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言将随功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语域对等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1]。语域包含着三个变量因素即:语场、语式和语旨。语场指语言发生的环境;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浅谈了这三方面在《红楼梦》翻译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能恰当地表达原文所赖以产生的情景语境,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3.
语域的三个变体,语场、语旨和语式相互交织,不可分割,它们分别对应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因此,语域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译者需要仔细考虑原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寻求译文与原文的语域对等,从而有效实现原文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转换与传递。  相似文献   

4.
根据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理论 ,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译文读者通过阅读实现了译作的意义 ,承认了译者的翻译实践。同时 ,译文读者对译者的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译者实时的翻译实践活动中 ,而且也体现在其历时地对原文的选择和译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但是读者的能动作用也存在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5.
语域理论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翻译领域中。本研究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要素出发探讨服饰翻译的过程和策略。译者应能准确把握原文的语域,译出同原文语域契合度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语域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荚汉翻译必须考虑的问题.语场、语旨、语式是影响语域三个重要变项,本文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分析英汉翻译中语域对应的现象,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7.
杂合现象在翻译活动中难以避免,而翻译活动又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概述了意识形态及翻译杂合研究现状,然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原文杂合与译文杂合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及原文杂合和译文杂合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与妥协。  相似文献   

8.
胡群 《海外英语》2011,(13):173-174,184
商品说明书是集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语言载体。该文以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英文商品说明书为例,分析了商品说明书的语境特征并探讨其翻译策略。该文的结论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译文尽量能够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恰当地再现原文所依附的情景语境,从而使译文和原文在语境层面上达到对等。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从原文语篇理解到译文语篇再现的整体过程.译文是在对原文语篇的内容及结构、语言主题及风格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运用和谐的译入语语言形式,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语篇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赵卿 《海外英语》2012,(1):184+186
在中国翻译史上,佛经翻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佛经翻译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当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以后,原来的梵文原典基本上都没有保存下来。这表明,至少在译者看来,译文可以替代原文,也就是说,译文和原文是对等的。翻译文化学派认为,翻译即改写,然而,由于佛经翻译人员特定的背景,可以认为,在佛经翻译中,改写并没有发生,至少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现转向主体间性研究,认为翻译过程中作者,译文,译者之间主体性关系是平等的,翻译是译者基于译文与原文及作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帮助译者对翻译策略进行针对性选择,使译文更能传递原文韵味。  相似文献   

12.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对语篇翻译研究和实践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理解原文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性特征,在译文语篇中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原语的这种特征,从而产生连贯性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对原文的转换表达的质量对译文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以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中的认知障碍所导致的种种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西方人们思维习惯的差异决定了英汉语篇布局以及连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的过程中,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遵循不同语言的习惯,灵活运用译入语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从而使译文衔接紧密,连贯通顺.本文从语篇的衔接、连贯角度对比分析了培根论说文名篇"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文,意在指出语篇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词汇衔接是使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方式上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了解了原文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确定译文的选词。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词汇衔接方式,而应通过目的语的词汇衔接方式使译文语篇衔接、连贯。  相似文献   

16.
语篇分析为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功能语法在歌词语篇及其翻译方面同样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歌词翻译过程中,还应考虑原文和译文音节数的对等,翻译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简化(simplification)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词汇衔接是使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方式上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了解了原文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确定译文的选词。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词汇衔接方式,而应通过目的语的词汇衔接方式使译文语篇衔接、连贯。  相似文献   

18.
万正发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77-78,87
翻译是一种源于原文,涉及一系列角色和参与者的交际过程。译文是译者与众多社会因素协商谈判的结果。翻译行为中,译者和委托人的不同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翻译活动和译文的评价,译者与委托人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各翻译主体之间的和谐沟通,实现职业翻译活动的规范化,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20.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是否能在译文语篇中得以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本文主要从文化可接受性和语言可接受性两个方面讲述语篇连贯性对化妆品说明书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