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国民政府执政期间,在“党治”名目下,实际贯彻的是“领袖集权制”,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实位领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外交大权当然也由其亲自操控。然而.蒋介石毕竟是一个政治人物.甚至只是一个军事领袖,要操度一国之外交,是非常需要外交人才辅助的.而领袖的外交用人如何.既与领袖的行权方式密切相关.也取决于体制本身。  相似文献   

2.
张芳 《军事记者》2012,(1):38-40
军事外交是以军队为主体的对外军事交往.而军事对外传播则是对外军事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名片”.担负着军事外交主体的形象塑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军事外交以“新安全观”为指导.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通过军队领导人往来、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军舰互访、文体交流、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军控履约、对外军事技术合作、人员培训、智力引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军事交往格局.这为开展军事对外传播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钱菁菁 《大观周刊》2012,(17):31-31,18
日语的暧昧表达能够体现日语语言特色,展现日本人独特价值观。通过对相关教科书中会话文部分的“すみません”,“いいです(よ)”的表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解通过这些教科书的学习,学习者对这两种暧昧表现的理解和掌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侯吉永 《档案》2013,(4):43-47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与西欧诸国的外交文书体式可以概括为“谕/禀”范式,中方文书充斥居高临下的用语措辞,难掩天朝对臣邦的宗藩外交姿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传统的宗藩外交被彻底颠覆外交文书形成“照会”范式,文书往来被迫两得其平。  相似文献   

5.
拖延、囤积、焦虑、注意力匮乏、“选择障碍症”“亲密关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语言学习狂热症”……似乎突然之间,这样古怪的病症在都市人群中大面积爆发。病因暧昧且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6.
布什总统是类似刘邦型的人物,善于“将将”。布什迄今在外交上做了三件事:强推NMD.轰炸伊拉克和开展盟国外交。对中.俄的定位,向“对手”而非“伙伴”方面偏移,防范心理加剧,施压成分增加。布什的对华政策正处在成形期,美国的名思想库纷纷就中美关系发表报告,以图影响新政府。今年的上半年是中美之间问题比较集中的时期,到今年年底两国关系有望转睛  相似文献   

7.
在卡拉0K有人点《暧昧》,第一句就是“暖昧让人受尽委屈”,哀怨得开门见山。我倒是觉得“暖昧”并非成心使坏的孩子,它不过有点调皮难以驾驭,正是这股子和平常生活之间的拉扯力,产生了甜蜜和不一般的心跳,才会引得众人前仆后继。感觉“受尽委屈”的男女,显然还是嫩中带执著,执著地要把暧昧转正,但老天,哪有那么多“编制”呢?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入常”、中日历史问题、中美欧纺织品争端、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政府频频说“不”。这显示了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姿态调整  相似文献   

9.
吴兵  刘炜 《军事记者》2013,(12):53-54
近年来,公共外交作为一种软力量存在于国际军事斗争领域.在维护或改善一国的国际形象.赢得国外公众的“好感度”“信任度”方面贡献颇多,这对于提升我军外宣传播力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32):12-12
20国 8月21日,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统计发现.2013年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上台以来.中国更是先后同20国提升关系水平,“伙伴外交”明显提速。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的南亚之行成为中国和谐外交的“试验田”,这片“试验田”超越传统“零和”博弈.体现了实现地区共赢的和谐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比以往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牵涉三方的是“过境外交”。8月份.马英九将以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访问中美洲的“邦交国”。根据3个月前消息.美国将给予马“安全、尊严、便利、舒适”的过境礼遇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前,作为我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援助”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对于上点岁数的中国人来说,“外援”一词并不生疏。但是,有关我国“外援”的具体情况及统计数据,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随着外交档案不断解密,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已不再是秘密。在近日向公众开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档案中,记者发现含有对外援助字样的标题竟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她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被誉为新中国的“外交名片”。50多年来,这一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凭着这张新颖别致的“外交名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那么,这张“外交名片”形成的背景和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分科”基于社会分工以及个人不同的学术兴趣和能力。子云:“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根据其弟子学业特长而将其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即“孔门四科”。《论语·先进》载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钱穆释云:“孔子门下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言语如今言外交,外交政事属政治科,文学则如今人在书本上传授知识。但孔门所授,乃有最高的人生大道德行一科.”  相似文献   

16.
王霞 《青年记者》2016,(9):95-96
丝绸之路在中国媒介中的呈现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社会内涵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对1949年以来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国内媒体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社会语境下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意义是持续变迁的. 新中国外交与作为文化记忆的丝绸之路 1.新中国外交背景之下的丝绸之路.新中国建立之初,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亚非国家在外交上可以找到的“共同点”之一,新中国外交成为当时媒介呈现丝绸之路的社会语境.毛泽东曾经用“中间地带”来概括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即“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有两重属性,只有“中间地带”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扩张,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战争.  相似文献   

17.
同人不同命.有时候不服都不行。 最近两位美国政治家在中国掀起一阵“小清新”之风。 二者驾驭公共外交的能耐均臻化境,皆可解读为“政治作秀”,结果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被束缚的大学校长们,在行政体制内面目模糊地游走——若套用画家陈丹青的话,它成功地使“大学校长”处于空前暧昧的位置,“既受惠,也受困;既受用,也受罪”  相似文献   

19.
周泉胜 《兰台世界》2012,(18):29-30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外交思想以“自强”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驭夷”需自强,据“理”与列强谈判,重视外交人才的培养.总的看,冯桂芬的外交思想不出古代,但其中又包含着某些近代外交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与中国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成功召开.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媒体云集北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一场典型的“媒介事件”。然而奥运会又不仅仅是媒介事件.由于在这场盛会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态并存.对于中国而言.北京的奥运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首要的公共外交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