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小宇 《东南传播》2013,(7):126-128
"新闻空间"是新闻报道的构架,是一种宏观新闻的概念,任何一种传播媒体,都要依据自身特点,来构架新闻空间,而构架新闻空间的材料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方针政策、审美理念、时空概念,还可以是写作技巧,在这些新老元素的组合中,创造出新的新闻空间。  相似文献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媒体发出不一样的新闻,新闻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发现.如何提高新闻的发现能力?可以从新闻的五个要素着手突破.这五个要素分别是重要性、扩展性、连续性、贴近性和趣味性.-起新闻事件通过在这五个方面的深入考量挖掘,定能产生许多新的"不同"发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的一种,电视新闻的摄制和平面媒体新闻的写作一样,都存在"过渡"元素,所不同的是两者表现形式的差异:平面媒体新闻的过渡是利用文章的段落、文字、标点符号来表现;而"电视新闻是由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符号共同完成的形象信息",它须由若干组镜头相连方可叙述完整.这样,在两组镜头之间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来过渡.通常情况下,受众收看电视新闻是线性的,看过之后在同一时段便无法重看,因此,适当的过渡尤显重要,它可以让观众分清段落与层次,进而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观念是历史性的观念,这与新闻实践和新闻业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变迁具有深刻关联,因而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导新闻观念。本文所讨论的"新新闻"观念是相对传统职业新闻观念而言的新生新闻观念。"新新闻"观念承继了传统新闻观念的核心价值,也融入了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新特征与新内涵。"新新闻"观念在本体论上依然将新闻视为一种特殊的事实信息,但不再把新闻实践看作是职业工作者和专业新闻媒体垄断的"特权",强调新闻是包括职业工作者与其他社会主体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商、对话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协商机制与社会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亦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展开交往、交流、对话的特殊中介。作为一种新生的实践观念,"新新闻"观念中的新闻为传统的公共服务理念增加了新的理解方式,为重构新闻业的社会角色和文化身份提供了有益的观念基础,也推动并体现了新时代新闻研究的范式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5)
"现在"与过去的某个时刻之间总是存在"暗合",在作为历史的新新闻主义与当前新闻业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暗合"。而当前新闻业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危机,即新闻业缺乏对不同媒介的融通观念。实践表明,新闻是可以依存于不同媒介之中,因此,调和当前矛盾的办法是利用跨媒介叙事学的研究来弥补"媒介"观念的缺乏,也即走向跨媒介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6.
New Journalism有译"新新闻学"或"新兴新闻学"的,也有译"新新闻写作""新新闻报道"或"新新闻报道文学"的."新集纳主义"是音译,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写作体裁,意译以"新新闻写作"较好.本世纪60年代,美国文艺评论界流行过"现实与虚构混合"的理论,认为要真正反映现实,最好是用新闻的形式报道真人真事,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即用虚构的手法来写,于是兴起了"新新闻写作".这类作品的作者,被称为"新新闻记者"."新新闻写作"是用小说的技巧、文艺的笔法,报告所见所闻,既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又允许作者在描写事实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的情感元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再加上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于是情感元素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从民生新闻中的情感元素产生、民生新闻的研究对象以及情感信息的表达方式着手分析情感类新闻存在的优缺点,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元素在民生新闻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必须跳出情感表达的既定框架,谋求新的出路、尝试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图片不仅直观地传达了新闻事件本身,更是构筑版面视觉中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报纸版面能否好看、有冲击力,新闻图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报纸,新闻图片已经从"配发"的从属地位,上升到"必发"的重要地位.对于版面编辑来说,一幅好的照片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版面,可谓是"一图难求".  相似文献   

9.
由永怀 《青年记者》2012,(24):49-50
新闻传播已进入"读图时代"。虽然版面上的视觉元素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新闻图片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因为新闻图片能够使新闻事实、新闻本质得到最形象化的表现,它像一扇窗口,可以窥见新闻最紧要、最生动、最吸引人的本质瞬间。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闻游戏概念的具体界定,学界现有两类观点:一是"游戏说",认为新闻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新闻信息在此的作用是作为游戏的背景元素或者叙事框架;另一是"新闻说",认为新闻游戏的主体在于新闻,而游戏在此是作为承载新闻的一种媒介或是传统新闻报道的一种补充.本文在厘清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新闻与游戏二者从填字游戏、新闻游戏到游戏化新闻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出新闻游戏存在的挑战与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是我国电视最为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评论主体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动者和实施者。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而电视节目的新闻话语是将视听元素相结合,从而分析现象,发表见解。不同的新闻评论节目由于自身各项条件的不同,在新闻话语方面也相应具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关键洞察力》和《深度国际》两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的比较分析,对其新闻话语运用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的好角度,也叫新闻最佳角度,新闻的角度是客观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一个事实,哪怕是一个比较小、比较单纯的事实,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报道。但是,其中毕竟有一个最佳角度。怎样抓住新闻的好角度?一般来说,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要"抓四点重一小"。"抓四点"是:抓特点、抓新点、抓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重点和抓群众观点;"重一小"就是在选择角度时,切入口要小。抓特点,才能避开千篇一律如果一篇稿件面面俱到,没有给读  相似文献   

13.
新闻合力是当前我国新闻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其主要概念是不同媒体的不同报道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其目标一致而方法各异,这种报道方式是高密度、高强度、多方位的新闻集团战役。善于使用新闻合力可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重温新闻的概念什么是新闻,这是一个自报纸产生那天就开始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群体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意义上,新闻一词是"新"的含义,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这个事实要新鲜、少见、有趣,重在新闻价值。我们关于新闻的定义来自陆定一的《我们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跑时政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增强地方纸媒时政报道可读性的"路径"。突出民生视角,让新闻更"实在"读者看报一般从标题开始,然后有选择性地看一些有兴趣的内容,党报如果从民众的视角出发,在标题中体现对民众需求的回应,就能赢得读者的阅读兴趣。实际操作中,突出时政新闻标题的民生视角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首先,作为新闻标题,有一个共通的原则,就是把新闻中的关键字和有价值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标题,这也适用于时政新闻。具体到时政新闻这一类新闻的标题来看,要把新闻中带有新内容的元素和民众最关心的元素作为标题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王伟 《新闻传播》2013,(12):150
新闻采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同的人对新闻采写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一些新入行的记者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在新闻采写方面往往抓不住重点,角度把握不好,同样的一条新闻线索,写出的新闻相差甚远。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名基层的新记者迅速成长起来,能够采写出有分量、重点突出、精彩的新闻稿件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采写体会,将之归纳为三点,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重温新闻的概念什么是新闻,这是一个自报纸产生那天就开始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群体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意义上,新闻一词是"新"的含义,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这个事实要新鲜、少见、有趣,重在新闻价值。我们关于新闻的定义来自陆定一的《我们对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新闻基础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性质,使得"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变得众说纷纭。在新闻学界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即所谓的三种学说,首先是素质说,这种学说认为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战"已经成为媒体间的家常便饭,而要报道出有独特角度和思想的新闻报道就需要做好新闻策划。随之借着"新闻策划"名义的"新闻炒作"行为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些媒体追求暂时眼球效益的有效手段。将"炒作"当成"策划",在导致新闻低俗化的同时也是对新闻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一、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不同1.尊重客观事实程度不同新闻的最大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存在策划为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  相似文献   

20.
主播是新闻节日的门面和灵魂,塑造良好的画面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表情、姿态、服饰是构成主播外在形象的关键元素,本文着重阐述"服饰"元素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莎士比亚曾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主播进入演播室之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服饰,如何穿戴对主播来说很重要也是一件很犯愁的事.得体则赏心悦目,观众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一旦不合时宜则长期积累的良好形象会因此功亏一篑,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