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谋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从学生书娟这位女性的视角出发,用追忆式的旁白讲述故事的始末,堪称南京抗战题材电影叙事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了以南京为题材的系列电影以及张艺谋系列电影的叙事,试图探讨影片《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典范性.接下来主要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影片展开研究,详细剖析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片中的展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耿爱芹 《新闻世界》2012,(3):131-132
"南京大屠杀"作为电影的题材,仿佛永远不会过时。可能是其本身蕴含的苦难、悲壮、爱国,抑或是人性的东西息息相关的原因。《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是最近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两部影片。笔者试从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的这两部影片,结合伽达默尔的历史与偏见的关系,就两部电影之影像语言、思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两部反映特定重大题材的影片,两位导演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4.
梁香伟 《东南传播》2012,(11):148-150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主要讲述了男孩寻找父亲的故事,中国影片《剑雨》讲述江湖人士寻找"宝物"的故事。两部影片都涉及到了"寻找"母题,但呈现出不一样的内涵和价值追寻:前者通过表层"寻找"深入到精神、宗教信仰等终极价值的探索上,后者主要表现了表层的"实物寻找"及个体复仇的价值追求,艺术质量相差较大。通过比较,希望能引起我们对国产大片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宋思洋 《今传媒》2020,(4):114-115
《烈火英雄》和《勇往直前》都是消防题材类的灾难电影,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题材选择和内涵体现上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两部影片在灾难场景的设置与呈现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与表达上,均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本文即从视听手段和英雄人物塑造两方面出发,分析对比这两部影片的类型实现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锐 《出版广角》2018,(4):67-69
电影《战狼2》讲究如何讲述, 更重视讲述什么, 国家叙事法则的运用使影片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点燃观众的中国梦激情.电影《战狼2》超越了西方叙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影片获得观众的强烈认可,而且对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基于新的外交格局考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四十年间仅仅有6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映。2020年《金刚川》的上映,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影片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也在积极适应、探索和建构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叙事美学风格。《金刚川》从叙事到内容多层突破,对新型主流电影叙事进行了新的发展。本文将用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事话语的理论着重分析《金刚川》的叙事时间、叙事语式和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9.
蒲洪花 《青年记者》2016,(18):69-70
电影是一门叙事的艺术,“当电影由一种纪录性写实呈现,演进为以某种特定叙述方式展示故事,从而引起人们的推想、悬念和惊奇时,电影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①从叙事上讲,电影《寻龙诀》对叙事主题、情节和结构进行了盗墓探险类型片模式建构的有效尝试,影片按照剧情叙述发展的事件流程和时空结构呈现电影的主题思想,影片中故事呈现的叙事手法和技巧为中国探险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旭 《传媒》2016,(19):63-64
近两年,青春电影异常火爆,各种题材的电影都能任意选择“和青春有关的故事”进行叙事.特别是将演艺圈人士的青春奋斗梦想和娱乐圈勾连起来,成为这类电影的不二选择.2015年暑期上映的电影《煎饼侠》和《我是路人甲》就选择了以娱乐圈为背景,讲述个体或者群体如何实现他们的电影梦的故事.这两部电影都是小人物的励志电影,带有喜剧成分,观众代入感较强.这类电影多是通过IP变奏曲、真人秀文化,嵌入电影叙事的草根视角和明星表演的方式来讲述的.  相似文献   

11.
梁尚蓉 《今传媒》2020,29(3):115-117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 2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热映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国产青春电影基本上沿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怀旧叙事策略,一场繁华盛大的青春光影盛宴由此展开。2014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相继出现,2015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继续书写着对青春的追忆,如《万物生长》《左耳》《栀子花开》等影片,构建了国产电影的青春消费奇观。然而,此类青春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情节松散、过度堆砌怀旧的倾向,人物性格单一、叙事模式化的共同特点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2016年《七月与安生》和2017年《芳华》等青春题材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分析《七月与安生》对青春怀旧电影叙事的继承和创新,希望为此后的青春题材电影提供良性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有些蒙古族题材电影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方式。本文主要通过《绿草地》、《小黄狗的窝》等影片,介绍了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儿童视角的三大作用与效果,来表现蒙古族的独特民族品格、风俗风貌和成人世界的痛苦与不堪,以及儿童的单纯与美好。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凭借真人故事改编的影片《我不是药神》上映,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策略、叙事模式以及视觉情景建构三方面着手,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画面,细致分析《我不是药神》在故事选择、主题凸显、镜头画面运用的独到之处,探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为其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两部引人关注的自然大片.一部为中国导演陆川执导,中外联合拍摄的《我们诞生在中国》,该片2016年8月12日在国内上映,取得了6633万元票房,①刷新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纪录.另一部为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共同执导的《地球四季》,影片2016年9月27日在中国上映后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好评.②两部影片同属动物题材的自然电影,从制作手法来看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融合,即拍摄期间,全部以纪录片的方式客观记录和拍摄,最大限度保留和还原动物的原生态表现;在制作期间,运用后期剪辑技术,将前期拍摄素材剪辑成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景剧.除了类型相同,较长的拍摄周期、精良的制作团队、震撼的视觉呈现、明星配音阵容等相似点都很容易让人将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讨论.然而,笔者发现,两部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展开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华语电影发展史中曾诞生了众多讲述乾隆游江南故事的影片。文章将华语电影史中的"乾隆游江南"题材作品创作,置于华人及华语电影的野史、传奇传统背景中,探讨了野史、传奇传统对华语电影创作取向的影响。文章也对无声片时期天一公司创作的《乾隆游江南》系列影片,有声电影时期香港和大陆乾隆游江南题材影片创作中的野史取材、剧情的传奇化处理、民间趣味的商业化包装与呈现等若干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无问西东》继《芳华》后成为又一现象级电影,其叙事结构采用非常巧妙的串联故事线的方式对四个时代的清华学子予以呈现,故事讲述上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紧扣一个关于"真实"的共同主题.本文试图遵循影片叩问"真实"这一母题,通过视听语言、叙事结构、现实主义三个方面来剖析影片是如何从始至终彰显"真实"这一核心要素的.  相似文献   

17.
迪士尼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题材,三度拍摄《花木兰》,我国历代文人对花木兰故事的各种改编也不计其数,但让国人心有不平的是,为什么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题材的影片可以全球热映,而我们改编的花木兰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如何创新、突破?文章梳理、分析了花木兰故事的起源与改编,反思其在传播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困惑,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精品化打磨、多元化呈现、全球化传播、品牌化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朱贺 《采.写.编》2018,(1):167-168
细节,作为影视叙事策略中的重要元素,在一部作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中的细节叙事既要服从故事情节发展与影片主题,又要符合生活逻辑,用真实的力量感染受众.2017年西班牙悬疑题材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充分运用了人物细节、场景细节、物件细节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剧情引人入胜的同时,用精密的细节来穿针引线,链接故事的发展,将作品悬疑恐怖的氛围烘托出来,达到了良好的象征与隐喻效果,使观众对该片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上映,该作品讲述了一对夫妻之间历经磨难却依然真挚朴实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这部表现父辈爱情的电影,会让人想起张艺谋的另一部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两部作品虽时隔十数年,却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两部影片的主题、背景和故事建构上存在相同点1.历史背景的相同。两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均发生在那个划分"左右"的年代,同样的父亲的角色被划分为"右派",从而造成了夫妻分离,爱情历经磨难。  相似文献   

20.
影片《南京!南京!》反映了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的苦难。有别于其他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影片注意了中日两国普通人在面对战争灾难(尤其是生死问题)时的不同表现。笔者试图通过对该片的分析,及其与其他同类题材影片的比较,挖掘潜藏在两国人民生死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