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空间与图形部分(4年级~6年级),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据此,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的生活与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人教版教材设置了以“你知道吗?”为题的栏目,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一种益智数学游戏——七巧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 ,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在空间与图形部分 ,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 ,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 ,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8~ 79页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我国就出现了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数学游戏———七巧板 .七巧板是我国传统儿童玩具 ,是家喻户晓的益智游戏 ,像吃粽子、吃汤团那样是我们中国人特有…  相似文献   

5.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直接原因当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视和强调.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何宝群 《辽宁教育》2011,(12):43-44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均能或多或少地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其实,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已有不少数学史料素材,如北师大版教材(下面均以此版教材为例)通过“数学万花筒”“数学阅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发展史等数学史料。它们是数学教学中激励学习积极性、学习科学方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极其生动的思想养料。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数学史料,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加深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学的文化价值、文化教育功能已经引起数学界、数学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研究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不仅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需要.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最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的蓝本[1].数学文化观念是否能渗透到学生的观念当中,关键在于数学教材能否很好地体现数学文化.本文以华东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2](以下简称新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1.数学史料的渗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3](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看到新教材中有关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史料知识,主要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为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奋发上进,教材在“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讲述了华罗庚、陈景润和高斯等人速算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数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实施"二期"课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编写中建议: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标准》所定义的数学文化概念更多的体现了数学文化的观念性成分,这可以看作是对数学文化的狭义理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一、故事就在“口”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生动有趣,几乎每一道例题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学生顺利引入所要教的内容之中,如“停车场中停着汽车三兄弟,大哥公共汽车说……”“…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主动的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本源于生活,不论什么教学内容,无论哪个年级,不管什么样的课型,都可创设隋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数学学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的能力。一、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比如《长方体的认识》中“相对与相交位置关系”的教学,就可以从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数学走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的“科技小组活…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这反映了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非“装知识的容器”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利用教材列举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皋Ⅱ形象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要求和兴趣为首要条件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提出:"在本学段(1~3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可见课程标准是何等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快乐教学,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乐学趣学.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教育这个阶段,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数学的价值,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容易、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刚 《高中数理化》2014,(10):20-20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效教学逐步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纵观所有的有效教学研究,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几乎所有的有效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那么,究竟如何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结合数学史料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是一味地学习,却不知道这些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典故.基于此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一些数学史料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数学史料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有利于学生探索数学规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等多种电教媒体,可以清晰、形象、生动地显现那些机械、抽象的客观事物,使机械的事物生动、抽象的事物直观,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实现课堂教学优化,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