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名单学”这个词是我杜撰的。有感于新闻中排领导干部名单成了编辑、记者的一大苦恼,颇有研究的必要。我在地方报社当了多年编辑。因为在新闻中无意漏掉某个领导干部的名字,或排错名单次序,便接到电话、来信指责,已记不清次数了。有一次,听到群众反映,“文明礼貌月”领导干部上街打扫一两个小时,又是拍电视,又是登报;而小民百姓一年四季打扫,也不见上一次报。你们的报纸干吗这样“吹喇叭”、“抬轿子”!话虽刺耳,但很震动。随后一年的“文明礼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我们的领导干部、我们的共产党员要强调“讲政治”,那么,我以为,在新闻战线工作的人们,无论你是党员还是非党员,是老总还是部门负责人,是高级编辑(记者)还是一般编辑(记者),无一例外地都要强调“讲政治”。 毛泽东同志有言,要政治家办报。“讲政  相似文献   

3.
本刊在第七期刊登了全国首批263位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名单,现再将全国只评不聘171位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名单、经复核确认的1983年新闻高级职称13人名单发表如下(均以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曾经在《新闻战线》杂志工作多年的编辑,现在回过头来谈这本杂志,似乎有点不妥,原因是难免有感情色彩。但是因为我现在毕竟是在大学教书,也算得上是《新闻战线》杂志的标准读者了。从编者到读者是一种角色转换,更能体会编辑这本杂志的不易,也更能发现它的进步。最近,我发现《新闻战线》用了几期的跨度,在新开办的《服务热线》专栏中介绍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领导成员名单,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据我所知,新闻界许多人都非常希望得到这种实用的信息,有许多人要经常和新闻界领导机构联系…  相似文献   

5.
时常听到不少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写了稿件若干,篇篇都如石沉大海”;“我的稿件采用后成了‘压缩饼干’”;甚至连新闻单位内部的记者也常有埋怨:“消息变成了简讯”、“长通讯变成了短新闻”。言下之意就是掌握了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爷“笔下无情”。其实,这些不完全了解编辑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地“冤枉”了编辑。编辑亦有编辑的苦衷。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6.
我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新闻写作,至今已逾12年。其间,我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2400多篇,并有上百件作品获奖。1996年,平均每天都有一篇稿件被刊播。于是,一些通讯员朋友在向我探询上稿“秘诀”时,总是要求我为之介绍认识几位编辑先生。他们满以为我在新闻界结交了不少编辑,所以上起稿来便“路路通”。虽然我反复向他们说明:编辑认稿不认人,稿件便是介绍信。但他们大多半信半疑,以为我“保守”,不肯帮忙引见编辑,以至产生隔阂。无奈之际,我想到“稿件就是介绍信”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7.
干了三十多年新闻工作,做过记者,当过编辑,许多年间还是采编合一,如果说有什么体会的话,我觉得当编辑应抓好三个“五”,即当“三五”牌的编辑。 一、编辑工作应把好五个“关”: 第一,要把好政治关。把好政治关是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新闻工作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讲政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批省级、中央级广播电台调频相继在温州落地。要做一名出色的广播新闻编辑,不仅要完成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还要有“主动出击”的工作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本地广播的新闻竞争力。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广播新闻编辑“主动出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一门学问,这一点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但是,一些研究编辑工作的刊物,似乎仅限于出版界,而新闻业务刊物上虽也有涉及编辑的,份量却很轻;最近出版的《编辑家列传》一书,也只是记载了各出版社的主编、知名编辑。总之,新闻战线上那个“编辑”被冷落在一旁。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尽合理。也许有人要说,新闻学已把新闻界的“编辑”包括进去了。这是事实,因为新闻学不是“记者学”。但是,这不足以说明:研究编辑学应排除新闻界的“编辑”。很多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各科之间有很多交叉点,新闻学就是如此。新闻学不仅要研究新闻规律,新闻史、新闻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还牵涉到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我是江苏淮阴商业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名叫万建伟。我刚到学校,学校便让我负责宣传和通讯工作。我现在是校报《开拓》编辑、校广播站编辑和通讯组长。或许是我的兴趣和工作上的需要,我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工作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先后被学校授予“优秀编辑”和“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贵刊的“当好通讯员浅谈”“通讯讲座”“新闻来稿评析”“刊林漫步”等栏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适用性。美中不足的是“新闻来稿评析”嫌太单薄,内容也较单一,能否增加篇目,各种形式兼顾。  相似文献   

11.
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报纸编辑策划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是新闻策划的主体之一。谈新闻策划,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编辑策划。这里,主要探讨在当前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一、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其一,编辑策划是新闻传播传受关系由以“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变化的要求。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以传者为本位,不够重视受众的需求,许多新闻媒体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我播你听(看),我编你读”,…  相似文献   

12.
1采访之前,我查了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名单,发现杨青的简介最短:“杨青(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56岁”其他的九名得主不是新闻单位的老总,就是部主任,杨青是唯一一个没有官衔的获奖者。我从别处了解到,杨青在中央台编了33年《新闻和报纸摘要》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两个传统名牌节目。为此,她值了33年夜班,度过了1万多个高度紧张繁忙的不眠之夜,夜间骑车上下班行程竟约16万公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不久揭晓的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名单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杨青名列其中。消息传来,杨青办公桌上祝贺的小条摆满了桌面,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到新疆打来的祝贺电话接连不断。一些请她谈感想、介绍事迹的访问者也接踵而来。面对这些,不善言谈的杨青,总是淡淡一笑:“真的没有多少东西好说,我是一个普  相似文献   

14.
去年九月,我应聘担任了由南昌市工交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求索》杂志责任编辑。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扶”我当上了编辑的《新闻知识》——这位不见面的老师。我和《新闻知识》攀上“良缘”,是从一九八五年五月开始的。打这以后,我一直坚持认真阅读《新闻知识》,并在新闻工作中加以运用。如今,快近九个月了,《新闻知识》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编辑之“果”令人喜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16.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 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已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家老报纸是出过一些编辑人才的。三十年代有“三张一赵”之说,就是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和现任报社社长的赵超构。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17.
在评价新闻作品时,曾有不少人为“豆腐块”和“火柴盒”鸣不平。如今虽然短文章有了一席地,但还时常遭到冷遇。去年以来,在新闻职称评定工作中,我发现一些编辑,记者们选出的代表作中,“豆腐块”、“火柴盒”极为少见,有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相适应的新思维。本文探索了当今社会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对新闻内容缺乏选择性、编辑把关功能弱化、新闻编辑泛娱乐化。对此提出媒介竞争时代社会新闻编辑应具备的新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多方位的透视、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进行创新、在新闻编辑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互动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  相似文献   

20.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