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隐性编辑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隐性编辑含量问题的提出。目前出版界计算编辑工作量(编辑含量)的一般情况是看一位编辑一年编了多少字数的作品,看其所编的作品的差错率及获奖情况或文摘情况。一是从数量上进行衡量,二是从质量上进行衡量。但这个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和漏洞。  相似文献   

2.
用书说话     
作家、画家以作品说话,表演艺术家以表演说话,摄影家以照片说话,科学家以科研成果说话,编辑呢?用书说话。衡量一个编辑的学问和功绩,就看他所编的书是否受到读者的青睐(市场检验),更要看是否上得书架,是否能传之久远(文化内涵,艺术、科学价值)。有的编辑编书多多,有的书也受某些读者青睐(地摊品位),有的书甚至还  相似文献   

3.
全国现有400多家出版社,各个出版社都有不同的专业分工,任务不同机构设置也不尽相同,但编务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据《编辑之友》1985年第4期《编务工作初探》一文作者的调查,42家出版社有220个编务人员,平均每社约5人。如果以这个数字推算,全国从事编务工作的人员就有约两千多人,这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从调查情况看,220人中有约51.3%的人从未接触过编辑、出版方面的工作;有约64.5%  相似文献   

4.
苦乐其中     
李国文 《传媒》1999,(5):34-35
在我的履历表上,有做编辑的记载,那是从1986年起,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小说选刊》杂志社,任主编。到1990年,这个刊物停刊,那五六年里苦乐其中的编辑生涯,至今还很怀念。 当然,我怀念,不是那主编的位置,而是和编  相似文献   

5.
作品组合论--"编辑"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论而言,编辑是对以作品为对象的组合过程,作品之间的联系点,可作为编辑活动的组合点。由于作品具有的意识性与传播性这种两重性,它们又各由一系列因子构成,从而使作品表现出多样性,增加了作品组合的可能性。编辑活动表现为编著工程、编传工程、编用工程、编研工程四种形态。  相似文献   

6.
我说当编辑是当无名英雄,这个也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说。无名英雄跟有名英雄不一样,有名英雄有真英雄有假英雄,无名英雄只有真的没有假的。说起当编辑,我是当过一阵编辑的,不过时间很短,就是在开明书店当过一年编辑。编杂志有一点儿经验,《中国语文》自从复刊以来一直是我在那儿管那个事情。不过总起来说,经验还是很少的,特别是编书的经验,看别人的书稿的经验不多。所以,关于编辑上遇到的具体的问题,我说不出很多经验。我教书的时间比较长,拿做编辑跟当教师来比较,那的确当编  相似文献   

7.
编辑质量的科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质量检查指尽可能查出编发稿上或成品中编辑应改正而未改正留下的原稿错误以及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新产生的错误 ,并对编辑工作作出合理评价。一、编辑质量检查的特殊性一般物质产品质量检查是从成批生产的相同产品或零部件中抽查 ,而编辑质量检查没有这种成批性 ,只能从一部书稿中检查 ,检查的是构成作品的并不一样的字符。物质产品质量检查时抽查品间是孤立的 ,而编辑质量检查时所检查的字符间并不是孤立的 ,会存在一定的组合关系 ,如 :字符间组合起来可构成具有特定含义的字符集(如词、成语、段落、篇章等) ;字符间还存在组合位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大趋势下的跨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出版转型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数字出版的编辑出版,提出了"众编"模式(Crowd-editing)的概念,即一种由大众在互联网上对稿件进行有偿编辑加工的组织模式,并对"众编"模式的由来、对传统编辑工作方式的改进以及适用的出版物类型等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众编"模式与现行出版制度的融合、如何对"众编"作品的著作权进行保护等问题,以证明"众编"模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功力是"编"出来的,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改出来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实践出真知。一本书出版了,它不仅是作者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编辑功夫的外显。书中不仅可以"见"作者,也可以"见"编辑。笔者做编辑工作已快20年了,对这个行业介入得越深,了解得越多,对编辑工作的期望就越高。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网络档案编研的特性(一)编研、传播的高效性。从档案编研的工作方法看,传统编研以手工抄写、转录加工为手段,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差错多。网络编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修改、排版,特别是数据、图表的编辑、发布  相似文献   

11.
记者部落     
南方日报的改革,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本期《传媒骄子》介绍南方日报改革的领军人物-杨兴锋。 成为"名编"、"名记",多出好作品,是每一位编辑记者的愿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除了自己的努力,还  相似文献   

12.
编辑,你能为原创做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意义上,编辑当然会为作者的原创做些什么的.编辑在收到作者原创的作品--不论是学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抑或是科技作品后,首先看其立论的正确与否,框架的合理与否,逻辑的严密与否,行文的流畅与否,见解的创新与否,然后进行相应的加工,有时还要退回作者,再行补充或修正,于是在编辑为原创所做的还算认真的加工后,这个作品就问世了.在这里编辑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但它与作者及原创的关系属偏正关系,即说到底,编辑是服从与服务于作者的,处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13.
所谓“原创意识”,是借了音乐界的一个“原创乐曲”的说法,套用到编辑工作的认识确立上来的。也就是要说明: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原创性(或说具有创作性或独创性)的工作。 所以要谈编辑(本文以报纸编辑为参照系)的“原创意识”,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前提——长期以来,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被看作是被动地在别人劳动成果上修修补补、编编删删,毫无生机、毫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至多也就是个在他人的劳动、他人的创作基础之上的“再创作”而已。因而,要突破一种认识上的樊篱,要提倡一种全新的编辑工作价值观。而对编辑及编辑工作响亮地提出“原创意识”的要求,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无论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业是编、印、发三方的共同体所谓共同体,是指编辑、印刷、发行三方在出版业中形成整体;彼此之间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三者休戚与共,盛衰相随,难有一枝独秀的情况。从历史上看,编辑、印刷、发行三方的命运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出版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大体有二:一、从社会需要方面看,是人们对文化传播的需求程度的提高;二、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编辑先生: 您好! 我于去年10月寄给贵刊一篇《“媒介”辨析》论文,因没有等到回音,就进行一番修改,投新疆《当代传播》。前日接《当代传播》通知,说已决定刊用。特此向贵刊说明,请不要考虑刊发此稿。 我是复旦新闻学院博士生,平日喜欢看《新闻爱好者》,感觉它虽不求深,但是贴近实践,对从业人员很有帮助。我以后还将写一些适合贵刊风格、高雅的稿子,还请多多指教。 祝 编 安! 杨鹏 谢谢杨鹏先生及时来信说明情况,以避免同类刊物重复发表作品。于细微处我们看到了一种诚恳的负责任的精神。 ─—编 者编辑同志: 我第一次看到…  相似文献   

16.
刘文超 《青年记者》2007,(16):135-135
从传统意义上说,编辑就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即来什么稿编什么稿,换言之就是"成稿再加工"。然而,报业的市场化和  相似文献   

17.
档案史料编辑研究工作,既是档案业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对编辑研究工作谈几点认识。一、对编研工作的认识编研工作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1959年。编研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从1975年开始从事党报编辑工作的。三十年的编辑生涯,我经历了见习编辑、编辑、夜编部副主任、新闻出版部主任、编委、总编助理这些阶段。  相似文献   

19.
也谈『著编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编合一"是当前编辑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网络书刊的出版日益完善,即时出版成为可能.同时,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编辑加工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善,使编辑方法简化,编辑功能弱化,学者的编辑化轻易就能实现.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著编(著者与编辑)关系是从"分离"到"合一"的演变趋势.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后期,在网络书刊取代所有其他形式的书刊后,将形成"著编合一"的现象:即所有的学者都将实现编辑化,最终编辑就不再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只能作为著者的一种附带劳动而存在.  相似文献   

20.
笔耕的事业     
新闻是笔耕的事业。怎样评价一位记者一位编辑的能力、水平、业绩?主要看笔下的作品。记者要记,编辑要编,都是笔的劳动。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节目,是由记者编辑们的笔,传统的笔以及现代的笔——话筒、摄象机等写出来的。记者编辑的园地在此,职责在此,奉献在此,他们能力、水平、业绩的展现也在此。所以,除了学历、专业工龄等“硬条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