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动作难度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以上高难度的摆动到静止力量动作与4个以上由静止到静止用力性动作的直接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连接编排趋于加长;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尚有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蒙鹏君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3):17-19,35
通过录像观察、数据统计,以参加第29届奥运会平衡木单项决赛比赛的8名选手为研究对象。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发现中国运动员在单个动作的编排选择缺乏均衡性;连接类动作难度较大,但完成质量不高;上法采用难度较低,稳定性较高的静力性单动作;下法难度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运运员以后的参赛提供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3.
男子蹦床网上自选成套动作的编排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8蹦床世界杯系列赛(丹麦站)男子蹦床运动员完成的37套网上自选动作的录像解析和统计分析,探讨男子蹦床网上自选成套动作编排的规律与特点。结果显示,自选成套动作的编排,应考虑到难度值计入成套最后得分这一因素;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单个难度动作选择,不应低于1.0难度值以下,1.6难度值的高难动作在成套编排中应具备;为了增加成套动作难度,除每个动作加转体外,还应增加转体度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视频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22年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舞蹈啦啦操项目成套动作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的编排特点与发展趋势,为备战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舞蹈啦啦操比赛提供成套编排建议。研究认为:舞蹈啦啦操中学生运动员基本掌握成套动作中的阿拉C杠难度技术要领,优秀队伍能完成集体4-6圈的转体;成套动作的跳跃难度呈多样性发展,运动员能较好地掌握花球项目的原地、行进间跳跃难度,爵士动作编排,跳跃难度种类丰富但分值偏低,缺少结环类动作;托举动作编排紧跟国际潮流,使用难度方式进入、姿态变换基本符合新规则对舞蹈啦啦操发展要求;队形变化较为丰富,队形、音乐速度的选择符合国际走向,展现了中学花球啦啦操编排强度大、运动员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主要是以D组难度编排成套的比例高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鞍马、单杠和吊环优势较为突出,但自由操、跳马难度价值优势不明显;自由操获得“一连接”或“两连接”加分人数具有优势,但缺乏空翻2周和其他空翻连接,单杠连接加分采用“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的方式,优势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掌握单杠“近杠动作”能力较强特点;结束动作的优势体现在D组难度上,但双杠缺乏E组结束动作;跳马平均D分有一定优势,但运动员掌握高难动作优势不明显.探讨了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主干动作和优势动作,发现主干动作总体上具有74.3%的一致性,说明主干动作呈现出集群性特点;我国运动员完成优势动作数量和完成人次较多,但自由操的前屈2周、鞍马的吴国年、Flops-组合动作、吊环慢翻上水平十字、跳马前手翻前空翻2周、双杠后上一杠倒立和前团2周下等,有待成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难度的优势动作;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均采用“优势弥补式”的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各单项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结构组优势难度数量与完成人次偏少、成套编排偏雷同等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编排的优势与不足,对现行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比赛的导向作用、存在不足进行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版新规则的变化会对新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东京奥运会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上法和下法较为单一,国外运动员杠中动作以飞行类为主,而中国运动员以转体类为主,换杠动作以帕克空翻和shapo类动作为主,动作连接以二连接、三连接为主,仅有少部分运动员采用五连接的长串;中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较国外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成套动作的连接价值国外运动员正在不断赶超中国。建议:摸透规则,创新编排,要以规则为导向,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基础,利用高低杠器械的特点进行编排;减少成套中屈伸上摆倒立、大回环转体180°等过渡动作,使成套动作趋于流畅、省力;我国运动员在自身竞技能力范围内增加空翻类、换杠类动作的难度,提高我国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难度系数。  相似文献   

7.
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难度动作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编排、类别、完成率以及根命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锦赛优秀女单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编排分值、难度类别、完成率及根命名上一致性程度较高;大部分难度集中在0.5~O.7之间,高分值(≥0.8)难度已演变为优秀运动员难度分值提高的着眼点;难度动作以C类组别为主,均衡发展体能各子因素是运动员难度动作合理化的关键所在;高难度动作的掌握不够稳定,运动员专项体能有待加强;动作根命名较为集中,针对性体能训练已成为个性化难度发展的突破口;(2)优化运动员体能结构,使各体能因子能够达到最佳匹配是难度动作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以近4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有氧项目(有氧踏板和有氧舞蹈)前3名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论:近4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上“难、稳、新、美”始终是难度致胜的主要因素,动作的完成质量、套路编排的艺术性和运动员的艺术修养表现力等成为得分重点。建议:科技助力运动员训练,提高运动员艺术修养、动作完成质量和成套编排艺术性;在保证动作完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以第29届奥运会体操吊环决赛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分析了本次比赛的特点.结果表明:动作难度大,完成质量欠佳;水平类、十字类和摆动翻2周类动作是运动员选择的主要动作类型;动作编排具有紧凑化、能量节省化、能力对等化的特点;成套动作连接以2连接为主,缺乏高价值的3连接和4连接.  相似文献   

10.
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空翻动作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的单空翻动作和E D3个空翻动作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类型编排呈现出多样化,中间串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串多个空翻动作连接;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外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难度编排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05年第7届世界运动会男单冠军和我国男单比赛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单运动员所选难度动作组别和冠军选手差别不大;难度动作的级别稍高于国外选手;难度动作在整套动作中的分布合理;联合难度动作与冠军选手尚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对第9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中国队与冠军队三人操项目的编排对比分析表明:中国选手在难度动作分布的均衡性和难度级别在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顺序不够合理,难度动作的级别也较低;动力性配合动作的编排较简单,配合时间短,没有空间体位的变化,缺乏亮点;托举动作的类型单一,缺乏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的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用高难动作的技巧串(二连接或三连接)是获得难度价值分的主要形式,使用无连接价值的低难度连接来增加或弥补成套动作完成的类型,能增强全套动作的节奏感和观赏性,而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将是优秀选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第九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三人操项目冠军与我国选手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分布的均衡性上还不够合理;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的组别上与冠军选手所选的一致,难度组别在成套动作中出现的均衡性方面要优于冠军选手;我国选手成套难度动作的级别与冠军选手相比还有差距,难度级别在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顺序也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录像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第11、12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决赛阶段女单项目前5名成套动作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优秀选手的竞技能力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表现在难度分值高且完成质量较好;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的难度动作分值编排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但难度组别的多样性有所下降,大量重复动作影响了成套动作的艺术性。我国女单选手要在提高力量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动作编排的艺术性,从而提高我国在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第29 届奥运会中国女子平衡木的优势与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和比较法,分析中国女子平衡木的优势与差距.发现:中、外选手成套技巧和舞蹈两类A分动作的完成比例相当,但整体技术平均实力以中国稍强,在向后的技巧串和舞/技(或相反)混合串个性化动作的实力连接等方面,占有技术领先优势;而顶尖选手成套动作完成不稳定、连接价值丢失及出现重大失误,是中国平衡木没获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强化动作连接和减少失误、完善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规范熟练性,是中国女子平衡木未来人赛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为例,分析单人项目成套动作中操化动作的多种元素,以期探究世界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操化动作竞技表现特征。结果表明:艺术分是影响单人项目最终得分的重要分数项;成套拍节单元在25~31个之间,多为28个单元;不对称手臂动作数量、比例、步伐动作数量等与运动员艺术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图像解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外优秀的混双运动员成套动作中关于难度动作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我国混双运动员所选难度动作组别的比例较合理,符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和训练水平,但难度动作的级别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差距较大,难度动作在整套动作中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武术套路中323C+4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三维录像机DLT法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河南省武术套路女子代表队的三名武英级运动员所做的323C+4动作进行解析,以此作为一种量化的技术判断措施,为促进武术套路高难度技术动作的整体发挥,为进一步提高武术套路竞技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运动员进一步提高竞赛成绩和教练员们指导科学的训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姜海兰  陈伟光 《冰雪运动》2013,(3):26-29,44
花样滑冰的艺术编排是花样滑冰训练、竞赛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演力具有重要作用。依据花样滑冰艺术编排的核心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编排程序,确定了编排的具体方法,即编排的准备阶段以确定节目风格、选择节目音乐和确定音乐段落为主;编排的设计阶段需要确认动作数量、设计节目框架,细节编排时注意表达音乐、连接步的设计,以及图案和冰面的利用;完善阶段要针对技术性、艺术性对一套节目的评价,设计、优化一套适合运动员个性、音乐特征的表演服装,细化每一个技术动作与表演环节等。并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和高水平在艺术编排音乐选择等作出具体指导和建议,为提高我国花样滑冰竞技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