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桔子香精、香蕉香精、菠萝香精、苯甲酸钠、食用红色素、食用黄色素、味精7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蚕豆和大麦姐妹染色单位交换(SCE)的影响。结果发现苯甲酸钠和香精类都能强烈地诱导蚕豆和大麦的SCE增加,而味精和食用色素却不影响SCE。提示在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中有些不是诱变剂,但苯甲酸钠和香精类可能是一类较强的DNA诱变剂。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猪的重要环节,是科学配制生猪日粮,适应猪只生长的营养需要,即合理利用饲料,又促进猪只快长。 一、粮食类饲料 常用于猪饲料的粮食有玉米、豌豆、大麦、小麦、高梁、蚕豆、毛稗、红苕等。一般用量占饲料总数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三熟制不仅需要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其制约、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且作用大小不一。为了综合地评价和比较浙江北部平原稻区稻田“两水一旱”和“二旱一水”三熟制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1987~1988,绍兴市农科所)和广泛的调查,在系统分析6种不同种植制度对气候、土壤、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需求及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差异的基础上,选择26个评价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全面地评价了不同种植制度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种种植制度中,(鲜)蚕豆—早稻—秋玉米的总生长期短,所需的有效积温少,化肥、农药和资金的需求量低;大麦=春玉米+春大豆—晚稻的总生长期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是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该茶具有特有的保健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广泛的应用于六堡茶虫害的药剂,该药物用量少,杀虫效果好,为了避免农药残留对六堡茶茶品造成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采用气相色谱的方式对六堡茶鲜叶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检测,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回收率以及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树叶和菜叶制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但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而且费省、简便,无残毒,又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副作用,有利人畜健康。现将农村中需用的树菜叶制农药方法简介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选用。 1.臭椿叶500克,加水1000克,浸泡  相似文献   

6.
农药的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新的产品经常不断地涌现。这里讲几个令人比较感兴趣的近代农药上的卓越成就。新农药的魁首有机磷杀虫剂的崛起德国化学家希拉德尔首先发现某些有机磷化合物有巨大的杀虫威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具有数量庞大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链条。好比人生病了要吃药,植物生病了也要打药,农药为我国农作物稳产、高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硬币尚有两面,农药杀虫,同样也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一方面,农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农药的使用每年可挽回全球粮食损失约30%左右,挽回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另一方面,其特有的生态  相似文献   

8.
农药是现代化农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由于农药对生物体的特殊作用,要求杀死各种害虫,所以很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此前引起全球关注的DDT,就曾是农药的主要成分,已经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所以美国政府早在1972年就禁用了这种农药。现代农药的发展方向是仿生农药。这是一种“绿色农药”,即由人工仿制自然界化合物而制成的农药。所谓仿生农药,就是人们模仿自然界中某些动、植物体内的对病、虫、杂草具有毒杀作用的物质,研究这些物质的生物活性、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等,再用人工合成方法仿制这些化合物,用作杀虫或杀菌剂。…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是黑龙江省城市绿化树种杨、柳、槭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因一生中多数时间在树干内隐蔽生活,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注射法研究了6种农药的杀虫效果,通过实验筛选出4种农药作为防治的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0.
农药也绿色     
我们都知道,农药是农业的保护神,如果不使用农药,我国的水果将会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这意味着有3.5亿人要挨饿!但是由于大量地使用高毒性和高残留农药,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危害。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农药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其中约一半是国外已禁用或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污染品种,这些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传统农药中,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大的是杀虫剂,因为杀虫剂往往攻击昆虫的神经系统,人类和昆虫的神经系统有一定的类似性,杀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绿色化学农药,这类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对人类和动物也是安全的,还可以严格地控制虫害、草害和病菌对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饲料配方     
育肥猪各阶段饲料配方 一、10-20公斤阶段: 玉米38,大麦(细米糠)15,麸皮14,蚕豆7,蚕蛹8,鱼粉2,菜籽饼15,杂饼(碳酸钙)0.5,食盐0.5。 二、20-25公斤阶段: 玉米28,大麦(碎米)15,麸皮16,黄粉8,米糠饼5.4,田菁籽(葫豆)4,豆饼(血粉)4.棉籽(仁)饼(蚕蛹)5,菜籽仁饼12,桑叶筋2,贝粉0.2.铁盐0.4。 三、35-60公斤阶段: 玉米38,大麦8,麸皮16、米糠10,碎米8,血粉1,棉籽(仁)饼(食盐)0.5,菜籽(仁)饼15,花生饼(碳酸钙)0.4,钙粉(磷酸氢钙)1.1,蚕蛹4。 四、60-90公斤阶段:  相似文献   

12.
野生植物牛心朴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心朴子是一种分布广、用途多的沙生植物资源。其植株提取液含有大量生物碱。具有抗癌和防癌作用;花期又是很好蜜源,有“沙漠蜜库”之称;民间用作绿肥具有杀虫作用,可合成植物农药。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是指有机磷酸酪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或脱叶剂。由于具有杀虫效力高、分解快的待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有百余种。根据毒性大小,可将有机磷农药划分为高毒、中毒、低毒三类,其中,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及人、畜皮肤病。  相似文献   

14.
牛心朴子是一种分布广、用途多的沙生植物资源。其植株提取液含有大量生物碱,具有抗癌和防癌作用;花期又是很好蜜源,有“沙漠蜜库”之称;民间用作绿肥具有杀虫作用,可合成植物农药。  相似文献   

15.
<正>流言:关于如何去除蔬菜瓜果表皮的残留农药,有热心网友支招:用盐水浸泡果蔬,不仅能去除残留农药,还能杀虫。这么做有用吗?真相:用盐水浸泡瓜果蔬菜,可杀死毛毛虫、蛞蝓、蜗牛等常见的果蔬害虫,但由于盐的成分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盐水可有效去除农药"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想去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清水充分洗涤。除此之外,碱水、淘米水也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麦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进行大麦种植时,应根据大麦的生长特点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大麦的产量。本文对我国大麦品种的改良过程、大麦种植现状及提高大麦产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永夫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3,19(5):434-438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主要包括楝科植物、豆科鱼藤属植物、卫矛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和开发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植物源杀虫剂今后研究的几个热点:生物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与植物源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要少得多,然而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杀菌、除草活性的物质,因此开发植物资源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六六六”农药禁用后,甲胺磷(O,S—二甲基硫酐磷酰胺)作为取代性农药.它是一种高效、高毒的广谱性杀虫、杀螨剂,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收作用。由于它对人、畜有剧毒,且是一种水溶性农药,易被植物吸收,因此,研究其在水稻上的残留情况有重要意义。通过~(35)S-甲胺磷在水稻上残留试验研究,得出甲胺磷在水稻上的半衰期为8~9天,各部位的残留量不均匀,早、晚稻中的残留量不同,并推算出残留量没有超过1985年FAO/WHO公布的允许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天然的苹果     
朱长超 《科学生活》2014,(12):52-53
苹果是一种大众水果,种植苹果是一种普通种植业。但是,日本研究者木村先生生产的苹果却成了顾客难求的珍稀水果。他经营的苹果园,成了一份高科技、生态化的大产业。 自从1944年瑞士科学家缪勒发现了DDT具有广泛的杀虫作用之后,农药成了农业离不开的东西。农药越用越多,害虫越战越强,害虫的天敌越来越少,以至种植业发展到了今天,越来越离不开农药,也越来越找不到天然水果了。所有的水果,都是喷洒了农药、施加了化肥长大的。果农们说,不打农药,所有的果子都会被虫吃掉。  相似文献   

20.
蚕豆是重庆市第二大冷季作物,常因赤斑病的流行导致大面积减产,长江流域蚕豆赤斑病年平均发病率高达30%,产量损失超过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病害之重严重制约蚕豆生产,因此,开展蚕豆抗赤斑病育种及抗逆栽培研究对促进重庆市蚕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蚕豆赤斑病抗性育种与应用”项目针对重庆市蚕豆赤斑病高发频发的现状,采用抗病育种与抗逆栽培相结合,进行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创新,历经十余年研究,攻克了蚕豆抗赤斑病育种与抗赤斑病栽培的技术难点,在蚕豆育种、栽培及病害防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育成国内首个抗赤斑病蚕豆新品种“通蚕鲜8号”,发明抗赤斑病栽培技术、快速检测农作物最优播种密度方法和蚕豆高效杂交育种技术。该项目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项(稻茬免耕下蚕豆马铃薯多样性种植蚕豆赤斑病的方法,专利号: ZL201210170827.8;高效蚕豆杂交育种方法,专利号:ZL201110080369.4s等),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篇,主要完成人有张晓春、张继君、杜成章、王学军、宗绪晓、李艳花、陈红、杨明、孟鸿菊、胡斯刚、刘帮银、马培云、武海燕、李大银、郭安、罗成远、邓世友、刘水泉、何显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