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黔诗纪略》中的农事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明代贵州农业生产状况和生产水平的艺术表现和缩影,这些诗歌客观、鲜明地反映出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农民的生活状况.同时,还对明代中后期与清初官府租赋的压榨与战乱下,农民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进行了细致刻画,为农事诗这一古老的诗歌体裁,增添了具有时代与地域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学在周代进入了长足发展的时代。其标志是,周代是中国叙事性农业文学最辉煌的时代,与此同时,议论性的田园政治文学和田园抒情文学也在周代萌芽。农本主义和祭神文化是叙事性农业文学在周代能够流传并得以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叙事性的农业文学包括农业史诗和农事诗。周代的农事诗又可分为贵族的农事诗和民众的农事诗两种。在本文的上篇里论述了周代农业文学的概况、《生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记叙农业发明和发展过程的农业史诗以及贵族农事诗的三大主题。周代农业祭把中的原始血祭场面、性放纵遗风、原始氏族遗风等上古农业风俗,较为典型地勾勒出周代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始精神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下篇先论述民众的农事诗《七月》。《七月》描绘了周代农夫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以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展现了周代农民生活的历史画卷。它与本文上篇所述的农业史诗和贵族的农事诗一起,使周代的叙事性农业文学盛况空前。周代田国政治文学和田园抒情文学均已初露端倪,尤其是农民对赋税和王事的抗议之声和田园理想国概念──乐土乐国观念的提出,对后世的农业文学有一定影响。周代之所以成为叙事性农业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由农业生产第一次成为社会物质生产的主题、农业诗歌的神话、宗教语境和原始文学团有的模仿性写实性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农事诗最早出现于《诗经》,此后千余年罕见农事诗。很多文人受儒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鄙视农事及其劳动者。直至魏晋陶渊明,他歌咏农村的风貌,描写农民的艰苦生活,以自我躬耕实践、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农业的热爱与重视,其农事诗的历史地位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反映着周代社会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各方面意识形态的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经>中的农事诗反映周人在农事中所确认的天人关系,宴饮诗体现周代社会结构的根本精神原则,战争诗蕴含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婚恋诗征显礼、俗对峙与传承的历史动向.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新疆土地得以大规模开发、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的时代,在新疆的经济开发史上、特别是在新疆的土地开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对后来、乃至今天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过和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在清朝统治新疆的150余年中,维吾尔农民为开发新疆的土地、促进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特殊的贡献。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工作,以促进新疆经济开发史、特别是清代土地开发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诗经》和南方哈尼族古歌代表作《窝果策尼果》里面有许多反映农耕文化生活的农事诗,这两部作品中不仅有农业生产的影子,更多是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篇。正是由于北方中原汉族和南方哈尼族在思想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农事诗在内容、艺术技巧和语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于两者差异性的研究,可以深入认识中国不同民族、地域诗歌的风格和魅力,是了解和认识中国诗歌作品多样性、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清代西域诗是西域诗歌史上的高峰。不仅作者、作品数量之多为前代所不及,而且还有自己的突出特色.比如关注农事稼穑.富于田园之风等等。国梁的诗作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意象选择还是意境营造来看,国梁诗都体现出富有西域特色的田园之风.表现出诗人昂扬而又务实的精神面貌和对西域的热爱。  相似文献   

9.
清代桐城名士姚元之一生并未践履新疆,但其所著笔记《竹叶亭杂记》中却有近二十条有关新疆的记载,涉及政治、民俗、物产等多个方面。它们或源于姚元之编撰官书时所见的第一手资料,或耳闻于徐松———这一曾对新疆亲历考证的同年好友的讲述,这些记载不但使人增广见闻,而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许多农事诗记载古代"藉田礼"习俗。"藉田礼"是殷商、西周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了解并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古代天子身先垂范、亲耕垄亩以促进农业生产,也体现了统治阶级倡导敬重祖先、勤俭劝勉的美德,同时,还反映古人的宗教信仰,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及宗教信仰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华诗词文库&#183;新疆卷》是星汉主编的反映新的历史时期新疆诗人创作的诗集.所选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时代感.不仅体现了新疆特有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也展示出当代新疆诗坛的新发展、新变化,客观地反映了当代新疆诗词队伍的素质和诗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苗族口述史歌是苗族历史文化在民间口头传承中的折射反映。对黔南苗族口述史歌进行介绍分析,认为在翻译整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其史料价值、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活于金元时期的王重阳及全真七子的杂体诗创作,在整个诗歌发展史上,别树一帜。全真道教从创始到壮大,一直坚持以诗歌,尤其是杂体诗来宣传教义,使传统的诗歌增添了颂道劝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其杂体诗词,主要用来劝化世人、训导信徒和传授修道心法。在样式上,主要包括藏头拆字诗、数字诗、福唐体、联珠、叠字诗、嵌字诗、复字诗、攒字诗等,各施巧妙,别具智慧。在艺术上,在各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像全真教那样博得文士乐道,并且对文学发生较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早期象征派诗人的实验性创作为新诗艺术提供了新的东西。中国象征派的诗至李金发而始有,所以由李金发的诗可以看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一般特点:朦胧、晦涩;陌生、神秘;颓废、感伤;新奇、怪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一直认为增插在《三国志演义》中的"静轩诗"所咏吟的是古人古事,属于诗歌体类中的咏史诗。对此,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量化分析后的结果却是否定的,认为"静轩诗"所吟咏的是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故不可视之为咏史诗。  相似文献   

16.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相似文献   

17.
根据李商隐所做的诗文和文献记载,利用地方史志,结合民间调查及考古资料,证实李商隐祖茔故里与墓地都在沁阳市。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继承了唐前诗歌加工历史素材的手法,掌握了将史与诗融合的有效方式,或按史书所载史料提炼历史素材,或超越史书史料生发想象。善于选择浓缩式想象、联缀式想象、填充式想象、换位式想象、虚构式想象等处理历史素材的诗歌想象技巧,对史料进行细微的剪裁、加工,创造出诗歌的历史意象及历史情境。这体现了唐诗在文体方面融合历史的多样性技巧探索,证明唐代诗人大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三峡诗歌宏富,不仅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是历代政治、历史、风土人情的实录,还有许多古动植物、气候、水文等资料的记述,反映了唐代三峡地区的自然地貌、物候生态、交通位置和经济贸易等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疏广、疏受功遂身退的事迹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别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杰出诗人,学陶是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学现象,由苏轼开创的追和陶诗的风气,又一直延续到清代.文章以陶渊明《咏二疏》和历代追和的部分诗作为例,探讨历史人物影响和文学作品传播之间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