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爱祥 《精武》2008,(5):52-53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录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后手中段逆突拳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手道运动中有拳法、腿法和摔法这三种技术,在这三种技术运用中运动员更侧重于使用拳法技术中的后手中段逆突,拳法技术后手中段逆突是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在空手道拳法技术中,后手中段逆突技术是运动员实用频率最高拳法技术和成功率最高的拳法技术,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实用的拳法技术中的主要得分技术;腿法技术的使用稍低于拳法,在腿法技术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中段回旋踢,但是成功率相对较低。在战术分析方面,运动员的主要战术形式为直攻战术。  相似文献   

3.
王进 《体育科学》2005,25(8):96-96
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心理的影响因素对运动员的行为影响应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样就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动态系统”的观点认为,把各种因素的总和视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而一个系统是相对稳定。这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芥哩冈(Gernigon)、艾喏朴(d’Arripe—Longueville)和德林格瑞斯(Deligineres)等博士在2005年的《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治良 《精武》2009,(9):62-62
形意拳与太极拳作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功拳法流传了数百年,其间高手辈出,不论养生长寿,还是技击抗敌,都为武林留下了诸多佳话。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就是融会贯通了这两种拳法,通过武林盛誉的传奇武术家“东北神力王”李春苓先生的演练、研究、创编而来的,为内功拳法之精华,堪称真功实力!  相似文献   

5.
体育消费行为的系统动态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亨国  周爱光 《体育学刊》2004,11(6):129-132
体育消费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行为。从微观角度入手,采用行动者一系统动态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把这一动态系统分为体育消费心理反映模式、体育消费的实施或实现、体育消费评价3个基本环节。同时指出这3个环节的作用机制呈线形因果关系,其进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6.
阿庸 《精武》2008,(7):56-56
武德是一切拳法的中心,这句话比所有的武术宝典都重要!武德是武艺的根本,能使人谨慎、正直、通达、明志、诚实、宽容、勇敢、快乐、自信、可敬、真实……总之,可使人成为一个文武双全、无美不具的真正勇者。  相似文献   

7.
一、意拳拳法概要意拳的基本拳法包括:前后击打的不直的直拳、由下而上的钻拳、横向左右击打的横拳及由上而下的栽拳四种拳法。这四种拳法从外型上来看与拳击有所相似,这正是王、姚二老的高明之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创新都是同步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当初,王老在接触到拳击之后,发现拳击的拳法简单、有效、实用,确实有许多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空手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更偏重使用拳法技术,拳法是运动员主要得分手段;在拳法技术中,运动员的后手拳法最为重要;在腿法技术中,中段回旋踢技术使用次数最多,但是成功率相对偏低,上段回旋踢技术成功率相对较高;在比赛中摔法使用次数较少,成功率相对偏低;在战术分析方面,直攻战术是运动员的主要战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组合拳在拳击比赛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拳就拳法的技术而言,它可分为单个拳法的技术动作和组合拳技术动作两大类。单个拳法技术分为直拳、摆拳、勾拳等拳法,组合拳技术分为左直拳接右直拳、三次扰视拳接右直拳、左直拳接右摆拳接左钩拳等。在拳击比赛中组合拳是一种常用的拳法。阐述了在拳击比赛中运用组合拳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侠随成     
张新德 《武当》2008,(5):39-40
离开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身为“武当百杰”、武当拳法竞技代表队总教练、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馆长的李随成先生深感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如何为弘扬中华武当武术,提高武当内家拳法的竞技水平和知名度,使武当内家拳法走向世界,走进奥运,一直是李随成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1.
拳法如兵法,拳法搏斗实际如一小型战争,兵法中的战斗原则和理论多为拳法所应用,拳法中攻防要诀明言也多与兵法相吻合。故古之善拳者多为善兵,古今许多军事统帅多是高明拳手,所以说拳法就是兵法。招法又是行动的变化——攻防变化的规律,没有变化就没有招法。而变化是以《易》之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阴阳即是矛盾着的双方,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体。在拳术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统一体。如动静、虚实、奇正、刚柔、快慢等等,由于统一体内相互转化,推动了学有定数,用无定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泰拳是一种可自由发挥的搏击术,拳手常常可以随机应变,使用各种非正规的拳法。因此,除了基本的直击、钩击、上击和摆击这四种拳法外,尚有许多特殊的拳法,以利在实战中配合使用。 技艺精湛,经验老练的技术型拳手,都有许多拳法。它们往往使对手茫然失措,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拳艺不精或防守不严的拳手,则不宜  相似文献   

13.
峨眉玉女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建波 《精武》2005,(5):36-36
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拳意,另僻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从慈悲法力,喜龙女化身,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傍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偕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因此我们把她称为峨眉玉女拳。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2):24-24
首届全国梅花桩拳研讨会于2006年11月7日至9日在北京市怀柔区召开。为期j二天。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梅花桩拳法研究会主持召开,得到全国各地梅花桩拳法研究会群众组织和个人的响直与支持。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有:北京市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广东省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河北省六个市县地区的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河南省三个市县地区的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山东省四个市县地区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安徽省梅花桩拳研究会、辽宁省营口市梅花桩拳代表、江苏省梅花桩拳代表等共计四十余人。中央电视台影视记者和领导,《中华武术》杂志主编均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明了"南少林"拳法之起源与流变,揭示了"南少林"拳法是以道家武术理念改造"北少林"拳法的结果,为"道"、"佛"之共创。"南少林"拳法青出于兰而甚于兰。是为中国"物理"拳法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1、传统武术的普及率不高 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武术之根。然而,就是这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国粹,在国内学习的人数还不及我国总人口的5%,稍作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5%的学习者之中,青少年大多练习竞技武术或规定套路,中老年人主要练习24式、48式、42式竞赛太极拳套路及相应的太极剑。中国武术门派百余种,拳法不计其数,而真正在习练这些拳法的却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7.
一、击打手靶的作用拳法击打手靶发力,是意拳散手的辅助练习,是为散手服务的。击打手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击打手靶来验正是否在发力时,周身力量均整、协调,步法灵活多变,精神高度激发。2、手靶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拳法的速度、击打的准确性和维持身体在动态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8,(3):24-25
何为五祖拳?关于五祖拳,一般认为它是五种拳法的总称。这五种拳法为:一达尊(达摩)、二太祖、三罗汉(有的流派为“玄女”)、四行者(猴拳)、五白鹤。也有人认为,五祖拳是综合了五种古老拳种的精华而创编的拳种。五种拳法中,以太祖拳为代表,太祖拳的雏形为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相似文献   

19.
王新 《武当》2008,(3):7-8
代表人物 陕西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之一,流传在关中地区的红拳创立以来,深受世代劳动人民的喜爱,是一个风格独特、技法实用、自成体系的古老名拳。其代表人物和拳法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散打拳法是把拳击和传统武术的手法融合在一起,更增长了它的实战威力。常见的基本拳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弹拳、鞭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