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部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一般是指物体的运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一种物理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分界限的问题.例如: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的破坏;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绳子断裂,某物体与另一物体相脱离;电学元件的击穿;带电粒子越过电场或磁场的边界;  相似文献   

3.
<正>物理学习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涉及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在研究物理问题中,隐含着许多物理思想,理清物理问题中包含的物理思想,灵活应用物理解题中的思维方法,对我们研究物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今天向同学们介绍"临界法",它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临界法的概念"临界"是指当一种物理现象变成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变成另一种物理性质时,在转变问题时存在着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  相似文献   

5.
临界问题广泛地存在于中学物理中,很多的临界问题虽然物理过程或物理本质不同,却对应着同样的临界条件.根据临界条件的不同,将众多临界问题归类是分析解决临界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ν相对=0指两个运动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满足这条件下的临界态具有丰富的物理意义,本文将就习题中这一类临界问题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中大量而广泛存在着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的现象,即所谓的临界状态,符合这个临界状态的条件即为临界条件.满足临界条件的物理量称为临界值,在解答临界问题时,就是要找出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工具,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的学习目标之一.在物理学中,由于函数图象能直观地反映物理现象或规律,所以,用函数图象来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既是物理学很重要的研究方法,又成为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函数图象题在许多省市2002年中考的物理试卷中已有体现,有些好题型必将成为2003年中考的首选题.现举几例与大家共赏.例1(2002年潍坊市)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用.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象是().解析:由题意知,在严寒的雪山高原…  相似文献   

8.
中学物理的学习过程是感知物理现象→建立物理表象→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应用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物理规律通常是用定理、定律的形式,以函数式或图像的方式,简洁、清晰地来表达和呈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物理概念是用物理量来表示的,物理量是能够定量地反映客  相似文献   

9.
等效法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理想的,等效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从而快捷求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它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一般始于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则来源于物理实验和生活、生产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然而,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有些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无法开设。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模拟(或再现)各类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变为可控的、有序的演示过程,可以使学生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物理规律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和概括,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和联系纽带,是分析物理问题所应遵循的准则.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总结出要上好物理规律课,应做到“十要”.  相似文献   

12.
沈富根 《物理教师》2007,28(12):16-18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在中学物理中,重心、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热功当量、平均速度、总电阻与分电阻、平均值、有效值等,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本文尝试归纳了中学物理中常见的8个等效名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物理极值问题指的是某一物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极值求解问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偏重于通过分析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从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寻找结果的“物理方法”,一种是侧重通过函数分析和数学归纳的“数学方法”.一般而言,用物理方法求极值能体现物理过程,但物理方法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理解要求较高,而用数学方法求极值思路严谨,对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临界状态是指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从一个物理过程转入到另一个物理过程的转折状态.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恰好出现”或者“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为此,我们进...  相似文献   

16.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当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体从某种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通常叫临界状态,此时满足的条件叫临界条件.物理解题中如果能以临界状态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临界条件,就找到了一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以“速度相等”为突破口,分析临界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的现象,即所谓的临界状态,符合这个临界状态的条件即为临界条件,满足临界条件的物理量称为临界值,在初中物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临界问题,在解答临界问题时,要找出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  相似文献   

19.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物理规律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关键.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物理原理建立(数学)方程,是研究物理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出现较多的是一次方程(或一次方程组)和二次方程(或二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