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天堂与地狱的婚礼》这两部诗歌的跨媒介叙事主要以文字与图像作为其想象力的载体,反映了人的心理与图像意识,而他诗人/画家的双重身份对读者/观者的艺术欣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图画式重复原则通过“感官字母”与“斜体书法”等手法对诗歌进行视觉空间化处理,揭示了这两部诗歌中文字与图像所叙述的内部对立与融合等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
布莱克的诗歌《天真之兆》(Auguries of Innocence)中“沙”意象的形成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密不可分.对诗中“沙”意象的解析须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同时进行——不仅要从“自然”的视角出发,透视“沙”意象所代表的“微”与“宏”的对立统一;还须从“社会”的视角出发,解读“卑”与“尊”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
《信天翁》是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中的第三首诗歌,它描述了作为云中之君的信天翁为了觅食,在航船的甲板上饱受水手们的嘲笑和戏弄,隐喻着诗人地位身份的改变。《信天翁》总共四节十六句,相比于整部诗集是简短的,但是通观整部诗集,细读这首诗,通过互文法,可见诗人将其安排在诗集前面部分不是随性而为,而是精心选择、编排的结果,寄寓着他深刻的自省与诗歌理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诗篇,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事件和作。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而后来居上的古(小篆)毛诗又何以言外呢!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既要珍惜传统,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部里程碑式的黑人文学作品——《土生子》《看不见的人》《所罗门之歌》——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分析,比较三部作品中黑人为寻求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揭示存在主义哲学对黑人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歌》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林道静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小资产阶级转变为坚定不移信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过程。本文旨透过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变化来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心理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曾在景祐三年(1036)和庆历五年(1045)两次被贬,贬谪地分别是峡州夷陵和滁州。在知滁期间的庆历六年(1046)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是对梅尧臣诗歌创作的准确总结。结合欧阳修夷陵之贬和滁州之贬不同的政治境遇、个人心境,对比分析两个时期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可说是对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的印证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蕴涵深刻人生哲理的诗歌。本文试图结合孔子和王国维的观点对这首诗进行新的分析。诗中以一个人生中再平凡不过的意象——"路"道出了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青年,中年,老年,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包含了大量咏物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鸟意象,颇具艺术价值.可学界对此较为忽视,相关研究甚少.由此,以《焦氏易林》中咏鸟诗为中心,探究凤凰、鸡、鹤代表的三种意蕴不同的鸟意象分别象征着祥瑞、凶灾及或吉或凶的中性预兆.《焦氏易林》咏物诗之鸟意象对现阶段两汉咏物诗在具体数量、创作技巧及蕴含的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刀歌》分别见于欧阳修与司马光文集中,从版本角度,及与日本刀主人钱君倚、歌咏者梅尧臣的交游角度考证,认为此诗为司马光之作可能性更高。梅尧臣、司马光所作两首《日本刀歌》为后人提供了新的歌咏题材,并在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成为后世以日本刀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范式。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生命之歌》的创编设计特点,论述《生命之歌》对残疾人和健全人信念上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生命之歌》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燕  周安馨 《江汉学术》2022,41(2):63-71
郑敏的十四行组诗《诗人与死》(1991)是为纪念九叶派诗人唐祈而作,充分呈现了诗人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向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转型之踪迹.使用"结构—解构"视角和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诗人与死》中核心意象的词频数据,可以阐明《诗人与死》的多元复杂的时空意象,解码本诗的"结构—解构—重构"的拓扑思维特质以及延异、反讽、互文...  相似文献   

13.
短暂的香港之游早已过去,但登上太平山眺望香港夜景的情景时刻浮现眼前,那七彩辉煌的亮丽灯火,汇成光与热的洪流涌动在我的心田.香港的繁荣,东方之珠的灿烂辉煌,实在难以用笔描画,可王一桃却能把香港的过去、现在、未来表现得如此深刻,他不愧是一位倾吐豪情歌盛世,直挥健笔写风云,为香港回归树碑立传的优秀诗人.在《<王一桃诗世界>自序》中,诗人说:“出了《香港火凤凰》,我意犹未尽,又出了这本《王一桃诗世界》,在第一辑《香港见证》中,就有《三赋》(《香港赋》、《明珠赋》和《紫荆赋》、《三诗》《香港传奇》、《香港史诗》和《香港放歌)》,以及热情讴歌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你,早已来香港》.这一辑,可说是整本《王一桃诗世界》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近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近年创作的《青衣》、《玉米》与《玉秀》三部中篇小说,表现出了作家美学追求的最新动态:一、关注女性生存,着重从女性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发掘走向人性迷失的内在基因;二、在几乎无事的悲剧形态中勘探女性的悲剧命运;三、通过隐喻与细节化的描写,建构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15.
许兰雪轩是朝鲜朝女性汉诗作家之一,道教思想和文化对其影响颇深。本文对许兰雪轩《遣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许兰雪轩《遣兴》中的道教意象、故事的运用,《遣兴》诗中道教"阴柔之美"的美学思想体现,道教游仙文学对《遣兴》诗的影响三方面,探究道教思想对许兰雪轩《遣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代姚际恒、方玉润认为《小雅.采薇》中有既归之词,方遣又不可逆料归期,以及"一月三捷"的事实,又有情景交融的景色描写,因此断定非"遣戍役"之诗,提出"戍役还归"说。然而结合宋代朱熹《诗集传》与段昌武的《毛诗集解》,可知清之前人早已论述了采薇以计时、戍役期固定、三捷是约言、雪景是预设等。因此姚、方二人的论证仍值得反思,他们的说法有助于从艺术境界上理解《采薇》,然而一旦涉及诗作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时,就显得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17.
菲利普·锡德尼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其组诗《爱星者与星》是英国第一本十四行诗集,开创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创作先河。诗中虚构的人物阿斯托菲及斯黛拉分别对应锡德尼本人及其恋慕的女性佩内洛普,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及多元化主题的掺入,诗集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性与女性之间性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及在恋爱中的不平等关系,同时也映照出锡德尼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恋爱观的理解,不愧是骑士之爱的完美体现,又堪称“男怨诗”的经典。引领21世纪的读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考诗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劝诫人们在感情生活中保持冷静的态度,学会感情的自我克制和恰当的取舍。  相似文献   

18.
清末况澍的集《诗》“七夕”诗,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吟咏,表现了对由于政权、族权、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原因而造成的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同情。此诗集《诗经》之句,多作灵活理解,颇合古人“赋诗断章,余取所求”之义,也反映了《诗经》在近代慢慢被除去“神圣经书”的光环情况下学者们对它的态度的转变。又将织女同反映秦人早期生活环境、产生于今甘肃礼县东部的《蒹葭》一诗联系起来,无形中将其地看做织女生活之处,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青年诗人雪潇的诗集《带肩的头像》 ,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雪潇本名薛世昌 ,多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坚持文学创作 ,并在诗歌、散文、评论诸方面均有建树 ,发表了大量作品 ,其中诗歌创作成绩尤为突出。其诗作经常在《十月》、《诗刊》、《星星》、《北方文学》、《飞天》等国内有影响的期刊发表。这本诗集即是作者从他 18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的 6 0 0余首诗中 ,精选其中的 2 6 0余首而结集出版的。诗集共分七辑 ,分别是 :双手合十、动物乐园、书生意气、向西向南、大地之湾、日出东方、钟声响起。作者主张 :“诗歌…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代表作是《我的前公爵夫人》,这首诗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对诗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且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戏剧独白这种诗歌形式,语言优美,戏剧化的悬念、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使读者感到一幕戏剧就在[前上]。本文就是对这样一部作品进行解析,重现此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