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社会主义的杰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崭新理论成果,从而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崭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的开放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性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性的实践本质具体体现为发展战略上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上的快速发展以及理论形态上的与时俱进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前提。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相对性。同其他理论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大,因而整体性就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为显著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对性表明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在多重关系中才能够准确地加以把握: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成果;相对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围绕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理论,是在继承发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现代化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化理论的整合创新,从纵向看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征,从横向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人民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成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整合创新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从整合创新视角系统思考和梳理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就,有利于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从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整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了改革开放前期的长期探索、改革开放之后的不断尝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等三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不断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结与发展,理论创新体现在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阶段性主题的改变,提出了创新化发展的全新概念,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提出了"中国梦"的现代化建设蓝图,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以打消不平衡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了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特点,并分析了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当代世界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区别和共同特征,具有创新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性探究其成功的原因,这对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创了社会主义史上的奇迹和独创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主要指赫鲁晓夫时代、波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假社会主义社会,苏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假共产党,推行的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而是"社会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是与"美国"本质相同的"国际霸权主义",是"苏俄新沙皇帝国"。其国内的社会性质是由官僚特权阶级统治和剥削的官僚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实是地球上"最坏的资本主义",这是一股对抗国际共产主义的反动势力,它的崩溃恰恰是"国际共运"的伟大胜利,由此,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运"不断走向高潮,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的国际社会主义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再度升华。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期,有人开始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和进行挑衅。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实私有制的现实运动,绝不是宗教幻想和政治空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明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伟大工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仰关系和信仰特性,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要求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本人的生命实践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六个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相信世界自足自生,不信鬼神;二是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四是追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等不同侧面,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批驳借口所有制改革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设想,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这个过程是曲折的。邓小平正确把握国内与国际形势,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先后选择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战略目标。这些不同时期的目标选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也是战略目标,但它仍然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天才构想的"一国两制"战略方针在法学理论方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包容性扩大,并对世界法律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而这一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运用又为未来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模式,同时也为当前国际关系中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素质,增强党性,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在。正是因为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等人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才使得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史上发生了“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