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思想指引,以儒家文化为例,紧密结合儒家思想及学说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具体论述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增强综合国力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国际形象、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必然选择。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阈。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文化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这是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校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新时代推进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化时代,人才竞争也进入国际化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和外在关系表明,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美两国体育文化在作用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在体育基础水平、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体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体育文化发展的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这些差距的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软实力构建战略策略体系,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立足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合理地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充分继承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汲取世界上所有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继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用中庸原则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加强人格修养,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具备更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文化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成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伴随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信息的海量化与碎片化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日益模糊。而当下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故那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里筛选出真正有价值内容的人必将是信息时代真正有实力的人,他们引导人们注意力的真正投放。这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行进方向是极富推动力与吸引力的。所以必须加强人才资源的知识储备、辨识能力、价值判断与实践能力,以期实现信息时代下新型关注度对一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带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代中中国主流文化,以便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重点就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