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以微信息、微媒体、微社区为主要形态的双向互动"微时代"的新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冲击,思想建构的独立性与交互需求的强化、价值建构碎片化与核心价值边缘化、媒介融合虚拟化与高校缺失话语权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实质挑战,构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转向,高校要通过探索互联网+思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新理念,引导大学生重塑社会主流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微时代的基本特点出发进行探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基于此,从创新微手段、借助"微媒介"、运用"微体系"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研究找出微时代视野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重新思考和审视了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期,由于互联网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信息时代",而"微"时代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使用数字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客户端等衍生出来。大学生借助"微"时代带来的便利,接收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其获取信息渠道复杂多变,形成了移动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在面对虚拟网络世界或现实世界时的思维方式。这给当今高校固有的思想政治状态下的工作者,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顺应"微"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固有思维模式、变革工作内容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下思想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构建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论意义,为解读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独特的分析框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虚位"、"内容预设"、"环境缺失"。在"微"时代下,探讨主体、客体(内容)、环境的"微"特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形成主体、客体及环境的良性及有效互动日益凸显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契机。在新时代以新载体、新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便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崇高作用,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研究,在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学习型组织、资源整合理论等,提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以期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传播活动进入了以"微"为特征的新时代,本文分析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的传播方式的使用现状,探究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微时代","微"载体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要提高运用"微"载体的技巧,搭建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活动等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象征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便捷及其特有的开放性,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本文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载体、教育者媒介素质三方面作出调整来提供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运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了良好的新媒体环境。本文探讨"微时代"对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现状,客观科学地掌握新媒体具有的新特点。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探索适合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以"微时代"环境为平台,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以深入高职生发展实际为中心,对拓展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念仍然以教育者为中心;教育模式的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倾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言传身教。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文化传统和时代变迁的影响;思想认识和高校评价制度的偏差。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主要有:树立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注重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下传播具有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的传播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德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文章在解析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体权威、客体的心理及性格、教育方式等新问题,并从"微方式"、"微媒介"素养及"微环境"的角度探究"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形成挑战。为此,研究和利用"微时代"的新载体已经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本文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式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载体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文章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准进行概述,并指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现状,通过明确教育目的、创新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挖掘平台价值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破解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冲击着高校的文化生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给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细致入微、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积微致著的"四微"理念,并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作品"、搭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建立"微团队"等实践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附加影响力,也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微信+"概念特点的基础上,直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运用"微信+"思维升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收效不大。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走向人本,从而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下呈现出较为多元的思想文化特征,信息的日新月异也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应转换观念,致力于融合教、学双方隔离感,把心思多放到教书育人方面,紧跟时代潮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开启网络化,应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挑战多元化,也是根源。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是一个综合信息传递、个体交互方式、生活方式及多样形态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其特征使"90后"大学生群体成为这个时代最积极的体验者和实践者。目前,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积极接受新事物但责任感缺失、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但知行脱节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发现大学生思想变化因受到新媒体、碎片化知识的影响呈现出独立、多元且复杂的特点,为思政工作者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差异,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多元化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文以"微信"这个新媒体为杠杆,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性、科学性、时代性出发,探讨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