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先后三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10个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但毛泽东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没有跳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模式。邓小平在8个方面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关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丰富思想,对今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党的"八大"前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由于主客观因素,探索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历史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正确地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构想燕补林西北轻工业学院毛泽东不仅从实践到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人。八大前后,面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新形势,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先后进行了伟大的探索。毛泽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打开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邓小平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建构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当此之际,毛泽东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全面阐述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包括建设方针、中心任务、工业化道路、政党格局、发展阶段、外交政策等,对于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科学回答在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1956年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一些积极重要的成果,主张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抓关键矛盾,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正确处理中央、地方与企业的关系。这些思想已成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之所以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在于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即邓小平在实事求是中溶入了解放思想和实践标准,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理论,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关于在这个阶段之后的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阶段的探索,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了改革开放前期的长期探索、改革开放之后的不断尝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等三个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不断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结与发展,理论创新体现在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阶段性主题的改变,提出了创新化发展的全新概念,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提出了"中国梦"的现代化建设蓝图,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以打消不平衡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贡献。这一思想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奋斗目标及发展形态与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建设实践,在以党群关系为核心的政治和谐、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和谐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谐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思想和实践成果;但也由于毛泽东对经典作家和谐社会思想解读的偏差和实践的盲目性,造成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陷入了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探索误入歧途,但它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道路保证、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也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新的视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教训和经验,提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阈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语境而言的,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7.
民主观是政治家对民主的根本观点和态度.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思考我国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民主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要使民 主制度化,法制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民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这一民主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刻的理论性,它构建了中国民主发展的独特道路;为新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确立并发展起来的治国方略,更是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指导下,立足于中国国情实际,吸收和借鉴了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做出的正确选择。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树立基本的人格模塑,都要从人性的约束中来保持其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其内在生命力的基本需要,通过全体民众的坚持与不断努力,以实现各部分之间在相互作用中可持续发展的有序结构。本文从法学理论出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对象,从深入研究法治理念的内涵与逻辑关系上,探讨其学术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伟人对现代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推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