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桑主题和采莲主题是乐府歌诗中重要的歌咏内容之一,本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不同寓意,“采桑”意在对已婚妇女的道德考验,“采莲”则刻意于展示女性唯美与唯情的特征。这两类主题在汉魏六朝就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成为两种程式化的表达手段。文章还进一步论述了这两类主题在后代诗歌中衰微的原因,因此而触及了一个宏观的艺术问题:文学史上抒情背景从动态转为静态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杏花村文学相关文学作品的作者虽然均为历代文士政客,但大多数是生活于民俗境界中的地方文人和地方官员,因此其文学特性表现出更多的民俗性。杏花村文学遗产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历代文学作品中杏花村文学意象的传承,二是历代文人对地理杏花村所在地的吟咏成果及相关民间传说。地理杏花村文学遗产集中在贵池杏花村一地,清代初年至民国初年,先后有两部村志记录了贵池杏花村丰富的文学史料。杏花村文学作品主题集中,来源复杂,作者众多。作品既有传统的诗文,也有流传于杏花村周边的民间传说。这些文学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文献、认识、传播、美学、民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凡例 一、入选材料限于20世纪(1900年-1999年). 二、所谓"大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一)具有开拓性意义,(二)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沧洲”意象。河北有沧州地名。两者时有混淆,本文辨析之。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在南朝末年徐陵编定的《玉台新咏》中,前有小序记该诗本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后人皆信以为真。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首先质疑,认为《孔》或为“六朝之作”,后有陆侃如、张为骐、盛瑞裕等人附和。而黄晦闻、萧涤非、余冠英、王运熙等人坚持《孔》为汉诗,这一观点至今日似成定论。胡适不选成“六朝论”,也否认“汉诗论”,认为《孔》产生于魏晋。笔者据诸家学者提供之证据,认为《孔》诗应产生于公元220年至320年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异常丰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穷尽文学资料偏爱情怀,史学倾斜等问题.从民俗学角度去研讨与观照古代文学,则是当前具有意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活跃于银幕、荧屏的青年演员王茜华异军突起,2004年,她凭自己在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其实,从事表演艺术多年的王茜华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包含着一系列规律性因素,概括起来便是:厚积薄发式的艺术能力的展示、阳光女性的艺术造型、天赋与机遇的耦合、话剧舞台与戏曲舞台是表演天才的摇篮、没有生活的理想就没有艺术的理想.这些因素对矫正当下影视表演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王茜华要走的路还很长,她作为性格演员最需要克服的问题是:如何不断地超越自己,走向艺术的更高境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学》是中系汉语言学教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分制的实行,课时的大量压缩。本课程也面临改革。建议将本课程重新分段;优化教育内容。以专题形式取代通论;开设选修课。补充与深化教学内容;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青阳腔产生四百余年来,青阳腔研究成果丰实,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百年来的研究至而今已陷入困境。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客观原因:研究资料的缺失,第二是主观原因:研究者对资料的漠视、研究者对前人研究结论的重复、研究者学养的不足.第三是现实原因:地方利益干扰下的学术研究。青阳腔研究有五大难题:第一、青阳腔发生的民俗背景研究,第二、青阳腔传播的民俗动力研究,第三、青阳腔留存的民俗内涵研究,第四、青阳腔滚澜艺术研究,第五、青阳腔比较研究,除此五大难题之外,青阳腔研究尚有一些关目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