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及行为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苏北地区五所高校近800名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内容涉及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着重对当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及体育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为能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树立为社会做贡献、延长工作年限的思想提出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对网络体育信息的选择与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知识水平最高的群体,是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为了解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现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19所高校1806名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时间和体育信息的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证实了网络介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我国大学生有多种网络体育信息接触动机。研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媒介教育和网络传播工作者工作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城市居民现阶段体育信息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现阶段苏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信息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信息消费与一个地区的社会总产值、人均收入、非农业人口数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社会客观基础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人的体育信息消费与个人经济收入的关系极大,体育期刊、报纸是苏北地区体育信息消费者的首选消费对象,个人购买是主要来源途径,对体育感兴趣是进行消费的主要动因,每月消费15元以下是消费者的经济接受能力,物价因素是影响体育信息消费者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苏北农村体育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按照本文采用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苏北农村地区中标准体育人口仅占7%,近似体育人口占10%,偶然体育人口占6%,纯粹非体育人口高达77%。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健身意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北地区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大多数学生已经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指出,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指导等因素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苏北小城镇居民体育与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消费在我省苏北小城镇居民除日常生活消费以外的消费中比例较小,体育运动在我省苏北小城镇居民的余暇活动比重小。人们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和体育行为影响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是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信息素养培养是体育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体育信息素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体育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对培养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为培养提高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信息素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促进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否满足女生的体育需求,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女大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高,而对教学内容、成绩评定和场地器材的满意度则很低。建议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安排,满足女大学生的需求;学校应加强适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课成绩评定标准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大众传媒体育信息需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力量.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19所高校1806名大学生传媒体育信息的需要系统的调查分析,证实了我国大学生有多种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接触动机,并且接触每种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动机有所不同,并初步揭示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方法论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归纳总结把握体育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探讨满足体育消费需求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表现出开放性、进取性、广泛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特点;综合运用调查法、感悟法、演绎法、数据库法和实验法可有效地把握体育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大学生650人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上网娱乐消费支出高于体育健身的支出,且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由于大学生课外网上消极娱乐活动的增多,对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已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采到有效的方法,减少学生网上消极体育娱乐的活动时间及次数,使大学生投入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需求和动机的研究,映射出当前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现状,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借鉴价值,表明我国体育节目必须尽快制定合理的适应日益全球化生存环境的发展战略;该研究对了解大学生在体育知识的掌握、进取精神的培养,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组织领域频发的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而引发的公众质疑不仅使处于改革深水期的体育社会组织面临“公开与问责”的危机可能,也使管理者探索问题解决措施的压力持续增加。全面梳理体育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影响体育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主客观因素,对体育社会组织信息披露隐含的复杂行为动机进行准确识别;结合当前法律法规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的现状,力求阐明单一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何难以实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体育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应做到从外部力量的强制披露转向组织自身的主动披露,探索新的实现机制与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校园体育生活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并从服务号和订阅号两方面构建一站式服务矩阵,利用服务号为学生提供功能强大的服务,利用订阅号为学生推送所需的信息,实现体育健康知识由学生被动获取向学校主动供给转变."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在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体育生活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丰富广大学生体育知识获得路径,引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力求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妇女体育发展历程剖析妇女体育意识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妇女体育的发展历程入手来剖析妇女体育意识的变迁,指出:妇女体育发展与妇女体育意识变迁息息相关,中国妇女体育意识经历了从古代的萌芽期到近代的被动期再到现代的主动期的发展过程,进而阐明中国妇女体育的未来发展要从培养妇女的体育意识入手,以实现中国妇女体育事业发展的勃兴。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理论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是指运用合作性的学习目标及奖励机制,让学生在异质小组中正向互动、积极反思、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借鉴合作学习的理念,我们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拓宽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改革成绩评定方式,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高校女生对体育的多元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层次的需要.但在实际参与中带有很大的被动性,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动机是为了体育考试和达标;高校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强度小,频度低,项目选择单一且以考试内容为主;缺少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是影响女大学生所喜欢体育项目和实际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求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入手,研究认为只有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培养出适应当前学校、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性别的角度研究江苏省首家民办普通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结果显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女生满意度相对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虽有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制,但学生的体育竞赛、文化节和社团的参与率偏低,女生参与率相对男生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需加强,女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不亚于男生,体育习惯却明显差于男生。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我效能动机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效能理论,是动机学习理论体系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体育教学是一种技术教学,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强调学习动机对体育教学有特殊的意义.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