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英国著名汉学家HerbertA .Giles的译文《醉翁亭记》 ,给了我们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翻译之中的信心。在他的译文里 ,Giles发挥其母语娴熟的优势 ,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充分体现了原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使原文与译文“美善相乐” ,达到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 ,从而准确而传神地体现出原文的神与形、风骨和意境  相似文献   

2.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认为翻译的宗旨是以目的语读者为本,强调他们作出的反应须与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时所产生的反应基本相同。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对《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认为好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反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使文化信息的传递与融合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死了》宣告了原文及作者权威性的终结。在后现代这一背景下,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深受沃尔特.本雅明的著作《译者的任务》一文中关于翻译论述的启发,对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思考。他打破了二者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指出译文是原文的"来世",二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这一见解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译本主要使用的是异化策略,霍译本以归化为主.根据目的论从译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两种译本的翻译目的,论证两位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论读书》是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集》中的不朽之作,王佐良之译文更可谓是经典译作,堪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本文对培根原文和王佐良译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省略、重复和语言节奏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英文修辞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主位结构理论是一种可以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的语言学工具。本文以明代《石灰吟》为例,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本身的主位结构,对比原文和译文之间在主位结构成分方面的异同,探讨主位结构对于译文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已出版的《国际海事条约汇编》中摘录出几段,分析译文对原文在逻辑关系的掌握、英语词汇的理解、专业术语的使用、中文表述的流畅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传统的翻译理论及相关法律与专业知识,提出对原译文的几点修改意见,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易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交通部《2004中国航运发展报告》英译本运用的翻译技巧,重点探讨如何使用英语前置结构,以便简化译文.此外讨论后置结构的功能以及使用后置结构时应注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好的翻译是以翻译情境多元系统为支点的源语和译语语篇多元系统诸价值的最佳平衡。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译者要根据语篇范围选择翻译方法 ,考虑译文是否体现了原文的语篇方式及体式 ;根据具体语境 ,采取灵活对策 ;掌握源语和译语衔接手段的异同之处 ,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衔接和连贯标准 ;了解英汉语在语篇结构各方面的差异 ,翻译中及时调整语篇结构。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特点.以《围城》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Besieged为例,探讨了会话含义对文学翻译如何实现等效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语言,有助于译者捕捉原作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的隐含意义,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相似文献   

11.
文化信息传译是典籍翻译中的关键。注释性翻译是文化翻译中获得动态对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可充分传递原文的真实信息,使译文与原文信息达到一种动态对等的效果。本文基于动态对等翻译理论,通过个案对比,阐述了注释性翻译在文化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译绝非易事 ,文学翻译若能再现原文风格则更难 ,杨必先生所译《名利场》可以视作英译汉翻译作品的最佳译作。译文精彩之处视为译者典范 ,为文学作品的英译汉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愈加密切,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接受审美与散文翻译的具体问题上进行探讨,以刘白羽的散文《日出》的译文为例,分析在接受审美理论下如何进行散文翻译。研究发现,审美视角下的散文译文语言表达应自凝炼,此外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者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读者期待视野,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成一部成功的散文译作。  相似文献   

14.
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翻译时我们首先假定原文语篇是连贯的 ,那么其译文在语篇上也必须是连贯的。有些衔接不太明显的语篇 ,内容也是连贯的 ,受话人根据语境、语用等语言外知识来掌握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时 ,要对原文语篇所涉及的语篇外部影响语篇连贯的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论语》中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赏析评价了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结构隐喻、"天"本体隐喻、"上—下"方位隐喻在安乐哲、刘殿爵、辜鸿铭三个英译本中的传递.最后得出结论:《论语》语言深刻、富有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是《论语》隐喻翻译成功的关键;成功的隐喻翻译不是将喻体简单地对应到译入语,而是要保证译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与原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一致,而且为大多数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翻译的传播本质出发,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的两个信息不对称,旨在探讨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格赖斯指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会话双方要共同遵守一个原则——合作原则,以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自共同目的之需要。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是译文读者借助译者的译文与原文进行的“会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要适当运用合作原则的基本准则,在译文中体现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以便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进行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注意力视窗的视角下分析对比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原著里位移事件的翻译,以探讨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最大程度的对等,诠释了注意力视窗视角对译者工作的重要引导作用。《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典籍的代表,在翻译的过程中,若是处理好纷繁复杂的细节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定能实现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翻译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译文的准确表达,往往离不开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本文结合英汉互译实例,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语言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在对原文理解和翻译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语境信息确保译文准确无误、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