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及外部社会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弱化的倾向。其原因与整体社会环境、价值观、西方文化影响有密切关系,其中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成因。信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需要学习、探究和培养的。高校可以从信仰体系的构建、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加强创新和管理,进一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苏区精神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开展。当今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惑,导致大学生的信仰与我们期望中的轨道发生了偏差。如何解决要解决大学生信仰偏差问题,在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苏区精神的内涵出发,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指出如何用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信仰问题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客观认识大学生对国家主导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深刻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努力探索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这也是高校政治理论工作的重心,是每一个高校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兼论大学生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支柱、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状况看大学生精神发展,分析大学生整体的精神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指出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缺陷,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认识、改进和解决大学生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给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固有信仰造成了一定冲击,从而给高校的信仰教育工作提出挑战。本文以信仰教育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实表现,并以新媒体为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信仰教育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高校信仰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8月19日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以上这些问题反映在我们的一些高等院校则表现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的教材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即使进入课堂其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尽如人意。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强他们对国家主流意识价值观的认同和认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多元文化、社会消极因素、宗教渗透和思政教育实效性欠缺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多元化及功利化的问题。应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给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给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选择困惑,虽说当代大学生的物质世界是很丰富,但是在精神世界中面对一些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使血学生不知所措,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或信仰缺陷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心眼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信仰教育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如社会发展特定阶段对核心价值观的侵蚀、西方文化的多元化渗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冲击、信仰教育本身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切身体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构建适合教育环境的信仰机制,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占领网上阵地及发挥大学生主动能动性,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大花苗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及原因,探索在国家治理视阈下,以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为内容的大花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这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直接影响其进程,而对法律素质起方向性作用的就是法律信仰。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出现了整体性的危机,因此必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通过改革法制教育、依法治校等措施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呈现出新特点,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遵循规律,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注重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拓展阵地,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和平台,特别突出文化育人;促成合力,构筑整体化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应对外来消极价值观影响的需要。纵观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承认还存在着高校主阵地、主课堂地位未充分显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全社会积极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充分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部分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产生曲解,一味追求现代社会"人的自由"而陷入信仰缺失的困境。片面追求"尊重人性"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缺少科学审视,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中丧失方向和信心。笔者主要探讨如何超越现代性的困境重塑高校大学生信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籍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现状进行专门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籍高职学生理想信仰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他们的政治信仰比较坚定,人生观、幸福观主流是正确而坚定的,对宗教、迷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信仰认识上偏差、对宗教问题缺乏理性的判断、对人生幸福观缺乏正面理解、认为金钱、爱情是人生理想追求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宗教观等教育措施,引导农村籍大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校园正在迅速地被网络化,网络正在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对历史规律的宿命论式的顺从或浪漫的理想化,而是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应有感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的崇高的信仰。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仅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三观是否正确树立,也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甚至是关系到社会的长足进步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关注大学生信仰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具有坚定而又正确的信仰,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一些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马克思主义理论淡化,政治信仰多元化、功利化等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分析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透彻分析一些不容回避的敏感问题,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又要加强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