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能否培养和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而学生成为教师施教的接受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传道授业”成为教学的全部使命,“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成为常用的模式,扼杀了学生主动精神,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的机会.“应试”成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解决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这一关键问题,这不是教学方法的更新,而是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如何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1.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的有机结构,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同时存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共同体.教师的教为了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目的,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要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通过启发、引导、激励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是“教你没商量”,而是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通过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特征、促进大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探讨,可以提高西部地区新建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越来越成为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有效运行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活动为视角,提出“知、情、意”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是指教师对于自己“能否准确领悟教育相关理论、能否胜任各项教学工作、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能否引起学生成功学习和个人满足”所持的一种认知和信念。本文通过探讨教师群体的现状,在指出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以及形成机制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情意是创新教育能否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从教师的创新意识、情感体验、职业认同等方面分析教师情意的特征,探讨阻碍创新教育实施的情意因素.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学,可以明显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影响高校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是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大学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及课堂教学能力等.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可以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实践机会,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及课堂教学能力则可以通过课堂观摩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学的导航者,其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能否树立教师的教学威信的关键。在教学工作中,虽然教师都是实施课堂教学,但“教”与“学”之间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即学员言听计从,乐于接受,且能融会贯通,知识掌握既快又牢固;另一种情况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员无动于衷,表现为有的内容学生不愿接受,或表面接受,而内心敷衍,有的内容学生又不能接受。这两种情况虽然带来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前一种情况的教师人们称之为有教学威信的教师,后一种情况的教师则视为无教学威信的教  相似文献   

10.
"顺口溜"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要恰当采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力和记忆力,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增强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