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法林寺作为避暑山庄内一座修建较早的寺庙,建筑规模较小,几经改建,建筑格局至乾隆时期方确定下来。建筑内陈设丰富。清时,寺庙内宗教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物旅游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在造园和建筑上,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技艺,博采汉、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寺庙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古典园林与建筑宝库中的不朽篇章,具有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天然民族文化宫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寺庙古建筑群是历代名僧弘扬说法和信士、匠人开发经营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发展的见证物,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集民间工艺之大成,融佛教文化、哲学、美学等于一炉,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文章试图从建筑历程、布局结构、造型形式、制作手法等方面探究九华山寺庙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着重阐述其建筑特色的"美".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现存寺庙94座,或依山就势,或居高临下,或高低错落,或回旋曲折,形态各异,疏密有致,对称中有变化,天然中见雕琢,表现出独特的建筑特色:寺庙、香道和风景三位一体的布局;因地取势的设计构思;民居化的寺庙建筑造型;善于借物入景的选址巧思.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承德的寺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755年普宁寺建成后,香火旺盛,喇嘛云集,逐步成了清代塞外藏传佛教活动中心。这些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笼络了西藏的活佛,团结了藏族人民,粉碎了外国入侵者分裂西藏的野心,加强了清政府与新疆、内蒙、辽宁等省的密切联系。今日,西藏、青海、内蒙的佛教徒还经常来承德寺庙膜拜,外八庙仍然起着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避暑山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所凝结的建筑精华,体现了它“名为避暑,用而其实天子备边”的政治意义和外八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政治作用,很好地诠释了清朝统治者的怀柔政策。天人合一的园林与庙宇释放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力量,造就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成就了国家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的“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12月被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并称为中国三大园林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以东,距离宫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座北朝南的寺庙--永佑寺.这座寺庙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祖父康熙皇帝而建,寺内御容楼供奉着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皇帝的御容(高宗乾隆死后,御容也供奉在这里).永佑寺是山庄内十几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相似文献   

9.
承徒清代人文景观主要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皇家寺庙群,这些人文景观与承德自然景观——承德丹霞奇观、热河、武烈河等的关系是先有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后由清帝康熙、乾隆建承德避暑山庄和皇家寺庙群,它们相互依托映衬,相辅相承,构成了风格独特内汉涵丰厚的承德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承德藏传佛教寺庙兴建原因分析,探寻藏传佛教寺庙在承德建成的时代背景及特殊自然环境对藏传佛教寺庙影响,发现承德藏传佛教寺庙兴建是清朝民族融合的需要及清政府民族宗教怀柔政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1.
保护历史文化,处理好保护与承传的关系十分重要。承德五窑沟皇家古窑文化是北京琉璃厂文化在承德的一种延伸,其兴衷过程恰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群大规模建设的开始与完竣相伴随,保证了这些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能够在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水准上施工而完成。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建筑历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五窑沟皇家古窑可说是承德崛起与发达的铸造者,建议有关部门对现仍存的带有琉璃构件的各种建筑予以保护,保护古窑址地形地貌,对古窑的砖瓦残件妥当保护,禁止继续出售与流失,建设包括“中国承德皇家琉璃、砖瓦博物馆”在内的一处与承德寺庙同级别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居建筑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有关.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民间木楞房为主的民居建筑;另一种是官署、地方公共场所的楼房建筑;第三种是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建筑.从分布特征看,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以木楞房为主体;从建筑风格看,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体;从布局艺术角度看,纳西族民居建筑表现出亲近自然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室内外的装修和陈设都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3.
普宁寺是一座汉藏结合式的寺庙,大乘之阁内供世界最大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寺内佛像造像艺术堪称中国造像艺术之精华。  相似文献   

14.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竣工,历时四年半时间,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大型古寺庙.这坐寺庙是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在该庙的.权衡三界"内供奉一尊铜镀金吉祥天母和从神像,为外八庙现存最大的铜镀金造像.  相似文献   

15.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这是华夏先民的“天人合一”观念,是以天的至上神为绝对前提条件的.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华夏民族先于中国社会一体化超稳定结构,并催生这一社会体制的内在精神因素.承德外八庙为清帝“康乾时期”的皇家寺庙,其建筑形式与布局寓意着这一古老的意识.本文拟从外八庙建造的历史背景、营建思想、建筑形式及其布局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承德的皇家寺庙久负盛名,但相应的文物讲解水平还有待于继续提升,各座皇家寺庙因历史内涵时代背景不同,讲解的内容和重点也有各有特点。普陀宗乘之庙是皇家寺庙的重要代表,对它的讲解工作尤其是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尤为典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其讲解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建筑文化理论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基本范畴、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分类以及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地域特点做了阐述,提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岭南建筑文化教学的途径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湖自然山水景观中自东晋以降兴建起诸多寺庙,形成典型的佛教文化群.魏晋六朝时期的灵隐、天竺、永福寺,隋唐吴越时期的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法喜寺,两宋时期的大佛寺、广化寺、岳庙等,其盛况为杭州赢得了东南佛国之美誉.山水文化的仁智之乐与佛教精神相吻合,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罗伯特·文丘(RobertVenturi)提出“Lessisbore”,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使现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审美性和娱乐性:利用历史符号,美国的通俗文化,波普性质的商业风格。认为建筑应该走装饰化道路,采用折中的、戏谑的、轻松的方式。另外,论述了存在的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秦观以词著称,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而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往往被忽略。事实上,秦观的诗歌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关于佛禅的诗歌,对寺庙环境的刻画渲染,对僧人崇高品格的赞美,清新婉丽,迥异于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歌风貌,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对秦观佛禅诗歌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