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义利之辨"作为儒家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从未丧失过其独特的吸引力,至今仍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命题。在诸多对"义利之辨"的讨论中孟子无疑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义利思想不仅正式将"义利之辨"推上伦理思想史的舞台,更是对后世学者对义利关系的讨论有着重要影响。从讨论孟子"义"、"利"含义着手,通过对其义利观内容的解读和对义利观背后矛盾的考察,厘清孟子"义利之辨"的原本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2.
"义"指仁义道德;"利"指功利、物质利益。"义利之辩"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观上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实质上也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置身于改革开放中的大学生,在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和碰撞中,不断地构建着自己的价值观念系统。深刻分析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重塑现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宋赛花 《职大学报》2012,(5):17-20,71
义利之辩是先秦的思想家们极为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法家主张重利轻义,墨子兼采儒法之长,提出尚利贵义,主张义利并重,体现了一种合理有限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符合当代人的行为倾向。墨子的义利观为我们构建现代商业伦理提供了义利统一的基础性原则和交相利的手段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尔雅》一书进行了恰当的介绍,指出它不单单是训诂名物的书,更是儒家经典之一,同时,也附带论述了郭璞《尔雅注》,邵晋涵《尔雅正文》和郝懿行《尔雅义疏》。  相似文献   

5.
商品消费的化色彩越来越浓。儒家化在人民群体中影响极广泛、极深刻,和商业活动有着天然联系。从业人员要提高自我修养,讲究“内圣”,要正确处理“义”与“利”、伦理秩序和创新的关系。经过筛选、提炼的儒家化精化用到商业活动中去,乃中国商家独特的化内涵,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详细阐释大学生就业观和高校职业教育的概念下,通过儒家传统命题“义利之辨”下义利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的阐释,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和高校职业教育所存在的泛滥的“重利”思想和缺失的“义”的思想的现象,以“立志”“慎欲”“崇义以养利”为切入点,为高校职业教育提供一条培育大学生义利兼顾的就业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对儒家"智的直觉"一方面是从对康德智性直观概念的分析来比较得出其义的,另一方面是从儒家本心仁体的实在性论证中证立而出的。牟宗三对智的直觉的证成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心知廓之"等概念的分析,其二是理论的分析,其三是"实际的必呈现"的论证。牟宗三以儒家心性之学的传统资源最终证立了智的直觉的实在性,但其证立过程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荣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当时的历史事实出发,以人性恶为道德心理基础,系统阐述了荣与辱的两端,提出先义后利的荣辱观,并且指出通过化性起伪,循礼守法,社会教化养成正确的先义后利的荣辱观。这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相悖,庄子(道家)对个体生命则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名利观上,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的最大理想。在庄子看来,做名或利的奴隶的人根本无自由可言。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庄子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出世,而是主张游世。在精神追求方面,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谨慎小心,软弱克制。庄子则是主张通过"逍遥游"的途径,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上可以看出《逍遥游》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义利之辨”作为儒家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从未丧失过其独特的吸引力,至今仍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命题。在诸多对“义利之辨”的讨论中孟子无疑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义利思想不仅正式将“义利之辨”推上伦理思想史的舞台,更是对后世学者对义利关系的讨论有着重要影响。从讨论孟子“义”、“利”含义着手,通过对其义利观内容的解读和对义利观背后矛盾的考察,厘清孟子“义利之辨”的原本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1.
在语义关系方面,本文将X、Y的语义关系分为"同义、近义、类义""反义、对义"两大类。在构式义方面,本文认为"没X没Y"否定X、Y所在的"自然语义场",概要来讲,当X、Y是同义、近义、类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存在;当X、Y是反义、对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分别。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文明观的丰富与完善,也说明了生态建设的刻不容缓。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时,我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了宝贵的思想价值,为人类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作用。本文试从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出发,阐述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一致性,进而论述"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有力的传播和发展,其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时至今日仍受到很多人推崇。本文基于对儒家诚信思想内涵的梳理和解读,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诚信缺失问题,在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源的同时,探究了儒家"诚信"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在重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管和约束机制以及构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儒家"诚信"文化所能够体现的价值,力图运用其对于个人或特定社会群体产生教化与感召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方位词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并用以表达空间经验的基本概念,其中"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最早确立的方位之一。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上"进行语义分析并作出分类。大致分为6类,包括空间义类,品级义类,时间义类,位移义类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医学英语人名冠名术语的分析,从医学英语术语的起源和术语的发展两个维度切入,简单地归纳了八个概念转喻或类转喻。综合分析这八个概念转喻,发现医学英语人名冠名术语的指称义产生于"人"这一"原始义"对与其有邻近关系的"目标义"的突显,突出了"人"在医学英语人名冠名术语转喻指称义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重民"、"仁政"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具有进步意义,作为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民本思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带来的影响。本文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揭示其在当今背景下的局限性,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义利观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辩证地看待义利关系,认为“利可取”,赞成人们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强调获利应以求“仁”行“义”为前提,而且要“以义制利”,形成了具有现实性、社会性、参与性、道德性特点和辩证性、实践性特质的仁学义利观,这对经济、社会、政治、道德建设以及人的思维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义利观的内涵,对利与义的关系进行了科学而理性地思考,提出了正确的价值准则;对生态经济观念进行了深刻的透视,提出了人类应该确立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从而不断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 :儒家和谐思想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精神 ,而且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同时 ,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一个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